“參謀司讓咱們種的。”朱滿倉道:“說是磨的豆油,豆渣,軍營里都想要,所以就讓咱們種了許多。”
“給錢了嗎?”
“參謀司要的,不要錢的。”
“嗯!”豫王點點頭:“賬本要做好,來往的東西都要做好記錄。”
肥料什么的不急,在現如今地廣人稀的湖廣,能將荒地種起來,便是不錯的了。
抬目而望,只見一旁的河道旁,水車,筒車一應俱全,水磨更是吱吱地轉悠著,為水稻脫殼。
另一邊,一顆顆的果樹,正在茁壯成長,結出顏色鮮艷的花朵,顯得格外的漂亮。
孫萱兒望著,一時間都有些癡了。
“果實是來釀酒的。”朱滿倉解釋道:“屯里不僅可以釀酒,種了糯米能釀醋,大豆還可以釀醬油。”
“軍屯成莊園了。”
朱誼汐笑了,感嘆道:“照你這般發展下去,軍屯不僅自給自足,甚至還能賺大錢呢!”
柴米油鹽醬醋茶,除了茶與鹽,基本上都能提供,這軍屯,還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好處很明顯,能夠提振市場,增加供給量,從而讓市面物資更加的豐富。
但劣處也很大,照這樣發展下去,軍屯利益太大,尾大甩不掉,反而成了某些人的牟利工具。
顯然,參謀司需要對軍屯進行更加細致的管理。
印象中,軍屯只能產糧的固化思維,可要不得。
農業果然是根本,其一旦成熟,商業自然也就發展起來。
草草的看了一遍,朱誼汐就離開了此處軍屯。
大大小小的軍屯,星羅棋布的分布在襄陽城附近,按照參謀司的預計,弘光元年的夏收,起碼能上供百萬石軍糧。
在湖廣狼藉的情況下,軍屯就是幕府最大的一筆收入。
回到襄陽,勞累數日的豫王殿下斜躺著,隨口問道:“四川今夏能上供多少賦稅?”
“扣除地方留用,約莫能有百萬石。”
“什么?”
朱誼汐瞬間挺起,他著實驚了:“軍屯才多少,就有百萬石,四川一身,數百萬人,怎么才那么點?”
“殿下,您免了三餉,有這些就不錯了。”
趙舒無奈道:“崇禎年間,四川一年也不過百萬石,今年夏稅若能收百萬石,已然是燒高香了。”
“四川的征稅,也得改革。”
朱誼汐抬起頭,氣惱地說道:“三七分,一定要三七分,絕不能任由其亂來。”
明朝的稅收,地方征收后,預先計算來年的支出,截留下預算部分,其余的才上繳國庫。
其彈性很大,對于地方衙門很友好,但對中央財政就很難了,因為賦稅額度不可控,很容易超支。
湖廣地區已經改革,幕府與地方三七分成,勉強算是公平了。
當然,這對于湖廣等比較富庶的地區適合,而云南、貴州等地本就貧瘠,不僅不夠,還得朝廷補助。
“那就今秋施行!”趙舒輕聲道:“夏收可不能耽誤。”
“王應熊應該會識趣。”
朱誼汐略帶深意地笑道。
“對了,張慎言答應了嗎?”
“其已經應允,只是不知殿下打算怎么安置他。”
“安置?”豫王思量起來,瞧著趙舒神色自若,輕聲道:“幕府中沒有高職,索性就安置在王府吧。”
“豫王府左長史,隨身咨詢。”
“正當合適。”趙舒莫名地松了口氣,露出一絲笑容,奉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