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打量著沒幾人的食肆,微笑道:“三綱者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者仁、義、禮、智、信。”
“孔子遵禮,故有三綱之言。”
“光武帝時大儒王充著《論衡》,言‘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仁者天地人,義者殺身成仁、舍生取義,仁義者,天、地、人之道,禮法者尊天敬地。”
老人說到此處,轉頭看了眼不遠處的曹操,何輔正在皺眉思索老人話語,并未察覺到身后異樣。
老人繼續說道:“三綱所言乃君臣、父子、夫妻之禮,看似也遵循天地人之道,實則卻又有不同。”
“儒者,人需也,以人為本,以人為道!”
“《道德經》言‘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天子,天道之子,代天而行天地之道,然人有賢愚勤怠,正如暴秦之酷烈,若君臣無法代天行‘損有余而補不足’之天道,無法補黎民百姓之不足,自會有他人取而代之,由賢良者代天行天地之道。”
“故而,《論衡·問孔》言‘仁義禮智信’儒家五常,故而,仁義居于禮之前。”
何輔撓頭說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何遂高在雒陽吃香的喝辣的,卻讓小癡與阿娘在宛城挨凍受餓……正如先生常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話語。”
“若何遂高窮的叮當響,若他吃糠咽菜,不管不問小癡與阿娘也就罷了,他在雒陽吃香的喝辣的,憑啥就不能救濟一下小癡與阿娘?”
“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肚子鼓鼓的,算是有余了,既然有余就該給咱們肚癟之人補補,若一家人都不能行‘天之道’,不能‘兼濟’一下,又如何補天下之不足?如何兼濟天下?”
“還是先生說的對,是他何遂高不對在先,小癡生氣了也沒什么不對!”
聽著何輔話語,老人也不由與背后的孫氏、周萬清、曹操一般無二的無奈搖頭,而渾小子又有些不解撓頭。
“先生……”
“雖說五年前你騙了小癡,平日里也老是罰走木樁、抄寫什么書本之類的,除此之外……也還算不錯,比如教小癡打拳、讀書什么的,嗯……勉強算是小癡的先生吧,可小癡每每混賬叫你老頭老頭的,你咋不生氣呢?反倒對師弟尤為嚴厲。”
孫氏、周萬清、曹操皆是一愣,尊師尊長是最被人重視的品德,正如曹操身上的“孝廉”評定,若沒有“孝廉”兩字,縱然再如何有本事也不會被人征辟任職。
他人疑惑,老人卻不怎么在意,反手拍了拍推著輪椅的小手,指了指空蕩蕩的角落,莞爾一笑。
“為師又豈是那般凡夫俗子?”
何輔嘴硬,心下卻滿是服氣,一邊推著老人走向角落里,一邊嘆氣苦笑。
“說不過你,以后不喊你老頭了,省的阿娘老是訓斥小癡不尊師重道。”
老人伸手彈了下他的額頭,笑道:“曾經為師的兒子也是‘老頭老頭’的瞎叫喚,當然了,為師也只允許你小子一人如此稱呼,省的何遂高惱怒不喜。”
“他還……”
何輔剛要說出“不喜”兩字,回頭看到孫氏擔憂,又將話語咽進了肚子里,而他也發現曹操竟也站在背后,小小眉頭不由皺了下,但還是抱拳行了一禮。
“之前是小癡無禮了,還請孟德兄長勿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