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猶豫了好一會,何輔才再次開口。
“說起此事,就不能不說起大將軍梁冀來……”
“大將軍梁冀是大將軍梁商的兒子,與我何家也差不多,是后戚,但我何家與梁家又有些許不同,梁家是世家豪門,而我何家只是不值一提屠家子。”
何輔回憶著老人話語,說道:“梁家一女嫁與了順帝后,梁冀為后族,也因此先后為黃門侍郎,后轉升為侍中、虎賁中郎將、越騎校尉、步兵校尉、執金吾、雒陽尹、大將軍。”
“梁冀自天祖梁延任安定郡司馬時,高祖梁統、曾祖梁竦、祖父梁雍、父親梁商皆為侯為吏,梁冀家世很好,自幼便是欺男霸女紈绔子弟,成了大將軍后更是不將朝廷法度放在眼里,以至于沖帝年幼夭折、質帝登基后,做出毒殺大漢天子之事。”
“梁冀毒殺質帝后,梁太后、大將軍梁冀以年十五的蠡吾侯為桓帝,梁家為了繼續執掌大權,又用一梁家女嫁與桓帝,而大將軍梁冀更是肆無忌憚,滿朝文武皆以大將軍府為命。”
何輔笑道:“梁家毒殺天子,肆意任用己人為吏,更是每每欺辱大漢天子,以至于桓帝用宮內大公公將之殺死,梁家因此身死族滅。”
“梁冀活著的時候,滿朝文武皆以其人馬首是瞻,身死之后,桓帝又如何可信滿朝文武?自是用起公公們來清理朝中梁黨之人,也因此宮內大公公們權勢一日盛于一日。”
“桓帝死后無子,竇太后、大將軍竇武以辯弟父皇為帝。”
說到此處,何輔搖頭輕嘆。
“梁冀以大將軍之名動亂朝綱,身死族滅后,桓帝又如何再信竇太后、大將軍竇武之言?宮內大公公因此而權盛。桓帝病逝后,辯弟父皇登基為帝,大將軍竇武尤為不滿宮內大公公權勢,因而欲以兵卒相迫,然事情敗露,大將軍竇武反被大公公們殺死,竇家因而族滅。”
“先有梁冀大將軍殺帝亂國,又有竇武欲以軍卒謀逆,宮內大公公們因而誅殺兩人,公公們于陛下而言皆有大功,陛下自是恩寵無限。”
何輔嘆氣道:“陛下親身經歷過太后、大將軍動亂宮廷之事,自是不愿再有太后、大將軍之事,董校尉之父董寵假傳太后懿旨之時,陛下因何趁機殺之?皆因陛下欲要斷絕竇太后、大將軍竇武再起之事。”
皇宮內權利之爭錯綜復雜,董太后、董寵甚至其子董重都想成為梁太后、竇太后、大將軍那般權勢之人,盡管董太后是皇帝的親娘,董寵也是親舅舅,劉宏親身經歷過竇武之事后,哪里還敢讓親娘、親舅舅蹲在自己頭上。
皇帝劉宏不愿意頭上多了個大佛爺,一干宦官們就愿意了?梁冀、竇武兩位大將軍或許不會一刀砍了劉志、劉宏兩位皇帝,可若贏了后,絕對會把他們這些宦官千刀萬剮!
砍了董寵,斷絕董家成為掌權大將軍,無論是對于皇帝,還是對于宮內大公公們來說,都是最為有利的,當然了,母子終究還是母子,只要董家不冒出個大將軍來,只要不插手權利什么的,皇帝劉宏、一干宦官們自也愿意當個孝子賢孫。
何輔早在十歲的時候,輪椅老人就與他掰開了、揉碎了說起過這些屁事,好像就怕何家也走上了不歸路似的,而現在他又不得不成了輪椅老人的影子,也掰碎了講與小表弟。
何輔蹲在地上,一邊為他整理衣衫,一邊說道:“這些事情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但是前車之鑒后車之師,里面蘊含著許多道理,比如你父皇為何信任大公公們?因為大公公們兩次救了桓帝與你父皇。比如為何要因丁點小事砍了辯弟舅公,那是因為你大母還活著,你父皇不希望你舅公成為大將軍……也因此,姑母每每與你大母爭吵,你父皇并不怎么過問,各位公公們也幫著你母后,原因就在此處,你父皇不愿意你大母干涉朝政。”
“但是呢,你大母終究是你父皇的母后,人倫孝道還是要講的,辯弟也還是要尊重宮內每一人,宮外聽到的緋言緋語也不要理會,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想法、利益、道理,他們說的并不一定是真的,需要有自己的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