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皆是一陣無語,何輔卻起身站起,來到堂前,向著眉頭豎起的董太后鄭重一禮。
“小臣太過混賬孟浪了些,還請太后寬宏原諒!”
何輔鄭重行了一禮后,又一臉鄭重看向董太后。
“太后未有前來時,陛下曾問臣,言:你小子已經知道了朝堂上的事情,又當如何?”
董太后是劉宏的親娘,大漢朝因皇帝大多都短命緣故,也就形成了太后臨政局面,按理說,又是親娘,又是帝國太后制度,董太后坐在劉宏的主座也沒什么不妥的,可劉宏畢竟已經親政了。
當然了,親政也不代表就一定不讓自己老娘坐君王主位,可若劉宏若真的愿意太后權利凌駕于自己,董太后的親弟弟也不用砍腦袋了。
董太后入屋便徑直坐在了主座,逼得劉宏不得不臨時加了個座位,這讓他心下有些不喜,在何輔反擊自己老娘時,也就跟平日里何氏與老娘置氣時一般無二,只作壁上觀,來個不聞不問。
可現在何輔開口言及了自己,這也讓皇帝劉宏好奇了起來,不由坐直了些身子,不僅他如此,何皇后、一干宦官們全豎著耳朵。
看著面色陰沉、嚴厲的婦人,何輔眉頭微低。
“臣今日前往蔡博士家中,蔡博士告知了些臣朝堂上發生的爭執,蔡博士也將昨夜臣的一些話語說與了朝中文武……”
“蔡博士說了些臣的話語,但他并未全部說了出來,這也不能怪蔡博士不與陛下、朝臣們言及,因為有些話語涉及了美稷匈奴的榮衰,一旦讓人泄露出去,讓人透露給了匈奴人,匈奴人對于我大漢朝來說,那就始終是個難以清除掉的隱患。”
聽到他這么說,房內所有人都鄭重了起來,匈奴人幾乎伴隨著大漢朝始末,兩族的戰爭從大漢朝立國開始就未曾斷絕過。
何輔轉身向劉宏抱拳一禮,一臉的鄭重。
“陛下是我大漢朝帝王,當知立儲之重,從我大漢朝立國之初……甚至對于每一個家族而言,下一代繼承人的選擇都是重中之重,都關乎著一國一家的興衰。”
劉宏蹭得站起,神色更是不知凝重了多少,兩眼冷冷看著撩袍半跪在地上的何輔。
“一國也好,一族、一家也罷,繼承人的選擇無非只有兩種。”
“擇賢。”
“或擇長。”
董太后,何皇后,或青或紫宦官全鄭重看著半跪在地上的魁梧少年。
“臣年幼未有加冠,有些事情并不是臣能夠想明白的,臣曾就此問,專門詢問過先生。”
“先生說,草原、高原、叢林胡人部族,甚至秦國未有一統天下之前者,諸如春秋戰國天下混戰之時,一部族也好,一國、一家也罷,都極為盛行‘父死子繼、兄死弟及’之事,諸如草原匈奴單于繼承,也就是誰最強,誰的本事、威望最大,誰就有資格繼承單于,也就是他們選擇是‘賢達者’為王。”
“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