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帝國終究不是撮爾小國,亦不是草原、高原、叢林嗜血蠻荒之地,能夠讓如此龐大帝國國泰民安、繁榮昌盛,不是草原狼群法則,而是讓億萬百姓認同的圣道規矩。”
“美稷匈奴,所占不過河套一地,幾若于撮爾小國,又身處群狼相爭之地,所行者卻是煌煌萬里大國之道,日后必國衰族亡!”
“反之,若煌煌萬里大國行小國之法,亦國破族消!”
“故而,臣此行前往美稷,就是要恢復居車兒所行大國之道,就是為了恢復他們的‘父死子繼’下的單于!就是要他們永遠都是我大漢帝國的馬前卒,成為我大漢帝國的奴仆!”
說到此處,何輔又苦笑撓頭。
“此等話語是滅一族、一國之言,也因此蔡博士沒法子當著他人面言及,若非陛下開口問臣‘當如何’話語,臣也絕不會當著諸位公公、太后、皇后言及。”
“作為一個臣子來說,史侯是帝國嫡長子,為了帝國穩定,也當是未來大漢帝國的帝王、主人。”
“作為一個普通百姓來說,辯弟是臣的親人,是姑父的親生兒子,無論如何,臣都會竭力護著辯弟。”
“但對于姑父來說,既是辯弟的親生父親,同時又是帝國的主人,既想著長兄為父,希望辯弟可以有‘長兄為父’的擔當,又期望辯弟可以有帝國主人的能力,希望嫡長、賢良并存。”
聽他如此說,即便是混賬事情做了一大堆的皇帝劉宏,也是微微點頭贊同,更別提身為一個母親的姑母何皇后了。
何輔又撓了撓頭。
“朝臣們擔憂臣太過年幼,擔任一個‘使匈奴中郎將’就已經是驚世駭聞了,更何況還要加上一個‘安北將軍’責任?”
“朝臣們擔憂、反對并無過錯,至少在小癡尚未證明有這個能力之前是如此,所以……姑父是不是可以迂回、換個名頭?”
“比如……建立一個西園幼軍,由辯弟擔任幼軍大將軍,讓小癡做前將軍?”
眾人皆是一愣,何氏緊張的不住揪扯衣角……
“小癡的先生收留了不少無父無母孤兒,此次小癡所領兵卒也全是二十左右兄弟,所以是幼軍之名。”
“臣所征之地在北方,算是前軍,所以小癡可以做個幼軍之下前將軍。”
“前后中左右五軍,共計一萬卒,天下遭災頻頻,失孤孩兒很多,失孤孩兒也沒有太大的要求,只要給些吃的就成,此萬卒算是屯田自養兵卒,一邊種地一邊練兵。”
“官吏治理種地農夫,將領統練兵卒;一者民政,一者軍制,此萬卒囊括了軍政民三者,由辯弟親自治理,時日一久,辯弟就有了‘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文武雙全能力。”
何輔也不理會瞪大了眼睛的他人,不住撓頭……
“小癡今時年十五六,若能力不足被人砍了腦袋也就罷了,若小癡能安穩活了十年,那時也在北地有了些威望,到時候辯弟領兵坐鎮雁門,臣為部將,三兩年后,辯弟在軍中也就有了少年威望,將來未必不能成就一個漢武大帝般帝王,也就有了君威不動,亦可威壓四海的威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