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大米手機的雷布斯在國內互聯網擁有人脈,其初期創業伙伴基本上都是谷歌或者微軟的前高管,這使得大米公司能夠在互聯網以及供應商多方面占據優勢。
有了這一方面的人緣關系之后,大力公司順利的天上了膏通公司線,并且開始和各大頂尖的供應鏈廠商有了非常密切的合作。
大米公司便可以靠著目前對于供應鏈的整合推出硬件高性價比的產品。
當然那時候的大米公司的軟件MIUI也是其成功的一大因素之一。
只不過今時不同往日,對于黃達來說,現在的大米公司早已經不是以往的大米公司了。
在黃達看來大米公司從兩年前便已經發生轉變,大米公司本身以產品和用戶為主經營理念發生了根本式的改變。
大米公司真正發生轉折的應該是上市的一八年。
在這一年的時間里,大米手機放棄了自己引以為傲的理工男般的設計,大米手機8正式全面借鑒果子的iphoneX。
從那一刻開始,那個在前些年能夠拿出陶瓷工藝,3D曲面玻璃設計,全面屏設計擁有創新性靈感的大米開始逐漸開始成為一個真正的商業公司。
滑蓋屏,水滴屏,升降屏,挖孔屏一系列的創新屏幕都是由友商提供,而大米公司覺得這種設計成熟之后就直接照辦過來。
從此以后大米公司在設計方面再沒有以往的那種靈性,大米公司也漸漸的從一家專注于科技的廠商開始變為商業公司。
18年,大米公司正式的上市也正式宣判了大米公司開始改變以往的道路,走向其他的道路。
在黃達看來從上市開始大米公司正式開始走向了商業化的道路。
首先最引以為傲的MIUI從9代之后便再沒有實質性的亮點,而在今年即將發布的12代卻因為軟件團隊能力不行,最后成為了笑柄。
當然這也是大米上市的后遺癥。
所謂的公司上市用最簡單的話來說,就是將服務群體從用戶變成了股東。
而所謂的目標也從如何滿足用戶需求,變成了該如何推出更多吸引人的機器來獲取更多的金錢利益。
所謂的沖擊高端也只不過是為了追求更大的利益而已。
而那所謂的賺取的金錢真正投入研發的錢哪有給予股東董事分紅的多。
說實話,黃達非常佩服華為,華為的產品的利潤其實比大米的利潤還是要高的。
但是華威本身這些利潤不要回惠于股東,可以完全將這些高利潤用于技術的研發。
這也就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
大米公司在賺到錢之后就會拿股權和分紅去激勵公司的高層。
華威在賺到錢之后,則會考慮將這些利潤投入科技研發,并且招攬更多的人才以及科學家加入華威。
這兩種格局也代表了大米公司就算無論如何怎么沖擊高端,在大多數的用戶印象之中永遠比不上華威。
當然大米公司在成為上市公司之后,對于用戶的建議已經開始漸漸的選擇過濾聽從,產品在系統的優化方面也漸漸的開始沒有前幾年上心。
同時大米公司內部竟然將MIUI的負責人洪教主調到了旗下的金融公司,這使得MIUI團隊實力直線下降。
特別是在大米公司沖擊高端這方面,黃達也是比較鄙夷的,畢竟在大部分整體技術需要靠供應鏈支持情況下,還放棄了對于機型的優化打磨出來的旗艦產品,說實話也是很難讓人接受的。
而在目前的黃達心中,這樣的大米公司是最容易解決的敵人,畢竟是一個追求利益而放棄了產品打磨,技術研發的科技公司,黃達覺得這就是一只紙老虎。
其實果子公司和大米公司的商業模式也非常的相似,只可惜的是大米公司沒有蘋果公司的命卻有果子公司的病。
果子公司可以說底蘊非常的深厚,靠著喬布斯所留下來的這些技術底蘊,都足夠讓其他廠商無法正面超越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