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時,最主要的是,當時的房價已經是408元/平,看起來很便宜??你們要知道,當時蔬菜是1分錢一斤。”
命運的車輪沿著時代的車轍在滾動,有人快有人慢。
不要說二十年前,就是十年前,許多地產大佬也都還沒有登場,沒有人想到磚廠廠長潘石屹,玉米販子王石會變成地產大亨。
那時,任志強剛從部隊回到地方沒多久,升任華遠建設部經理;潘石屹兜里揣著80塊錢南下搬磚——做了磚廠廠長;王石還在倒賣火車皮里的玉米;軍人王健林剛轉業做了DL市XG區辦公室主任;許家印還在舞陽鋼鐵廠車間里揮汗如雨……
“九十年代的海南地產熱不必說了,我們只說今年,今年注定不平凡,今年注定會成為地產的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彭渤說到興起,干脆放下手里的漢堡,“國家尋求變革正式拉開了房改大幕:先取消了福利分房制度。在我們國家堅持了近半個世紀的分房制度壽終正寢,中國正式進入商品房時代。”
這一年起,房地產市場潮漲潮落催生了很多房企的花式崛起與失敗。
“說起房企的江湖,從1980年第一家房企誕生,傾軋紛爭近二十年,江湖座序頻頻更迭。”
見他手舞足蹈,象個說書人一樣,陸雨森也聽得入迷,吳千語更是眼睛不眨地盯著著他。
“80年代末,南北兩派分庭抗禮,京系主挑大梁;90年代初,外資房企涌入,粵系一馬當先;90年代末,浙系、渝系漸次突起,分立東西……在地產界有一句老話:中國地產看華南,華南地產看粵系。浩蕩20載,一部粵系房企沉浮錄,半部中國地產風云史,萬科、招商、中海、金地、越秀、碧桂園、富力、合生、雅居樂……”
陸雨森隨手拿起電話記錄本,也顧不得手上有油,開始奮筆疾書,記錄彭渤的每一句話。
“你們知道嗎,今年初,粵系王石進京,受到朱相接見。”
朱相問王石:“如果取消福利分配制,房地產行業能成為支柱產業嗎?”
“不能。”王石回答。
“如果金融市場開放,房地產還不能成為支柱產業嗎?”
“不能。”王石又一個否定。
直到朱相放出“兩年內一定要把住宅行業促成支柱產業”的話時,王石才答道:“既然總理說行,就一定能行。”
說完,彭渤自己先笑了,這后來做得一手好紅燒肉的王笨笨同學,太特么隨機應變地搞笑。
“你們不要笑,”他自己笑,卻不讓顏寧與吳千語笑,“我說這話的意思,地產榜我們必須要作。”以后我們的許多榜單都會是這個榜單的派生品或者千絲萬縷聯系。
“當然,說到地產江湖,說到粵系,其實我們先要說京系,萬通擎舉中國地產旗幟,華遠齊名萬科,……以京系為代表的北派房企梟雄迭出。”
不過,京系彭渤不想多言,整體而言,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京城房地產市場是國有企業的天下,華遠、城開、天鴻、中房、北辰、住總、城建等分食蛋糕。作為行業老大,到2001年,萬科也才拿下京城三個項目。
彭渤說得很激動,陸雨森聽得很認真,他是最認真的人,“彭師兄,那這個榜單我們怎么去排?”
“選取96年至98年的銷售額均值作為評價入選門檻指標,面積、施工面積、竣工面積、投資額等為基礎經濟指標,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因子分析法和相關數學模型,定量計算出中國房地產開發百強企業的綜合實力指數……”
說到這里,還真離不開顏寧,必須她來參與。
“可是,這會不會有風險,萬一,我們的榜單不準確?”吳千語擔心道。
二十年后寶萬之爭,王石在馮侖的辦公室里,跟姚振華當面杠到凌晨,王石指著姚振華罵,甚至指責野蠻人沒有資格控制萬科,姚堂主仍然面色不改:做生意嘛,就是要賭一把。
現在,彭渤也要賭一把。
“對,別人對我們的榜單有異議怎么辦?”顏寧也很擔心,地產江湖水太深,別魚沒撈到先把自己淹死。人家動動小指頭,也不是這幾人能受得了的。
“那是他們的事。”彭渤笑道,“我們的任務就是排榜,我還就怕沒有異議,你們聽說過潘石毅的搜狐現代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