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一個文化古城,擁有多種宗教,多元文化,這里還有許多名勝古跡,如東西塔、老君巖、洛陽橋……,這也是一個來了就讓人不想走了的城市。
金庸先生的此次泉州之行,也是籌備了兩年的時間,在許多當地文化名人和記者的見證下,兩人并排往酒店內走去。
黃色的雞心領毛衣,頭發也梳得一絲不茍,還是那個在電視和報紙上常見的金庸先生。
“阿渤,我看過你的榜單,百富榜,還有最近的50年50人的榜單,……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英雄。”金庸先生笑道,“你是哪里人?”
“山海省,秦灣,桃花澗。”彭渤笑著說道,他一直以為,自已家鄉的名字真應該寫進金庸先生的武俠里。
“桃花澗?”金庸先生笑著看看一旁陪坐的報社領導,“我的書中有桃花島,沒想到北方也有這樣詩意的地方,一直以來,北方江湖都是“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形象,南宋莆田江湖詩人劉克莊也說“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但這個時代已經不分南北,遍地都是英雄……”
“就象我們的榜單上的企業家,他們也是這個時代的財富英雄,先生,下個月這些年輕的英雄,聚會在滬海滴水湖畔,還請老先生光臨指教。”彭渤笑著遞過大紅的請柬。
金庸先生也笑著接過來,他略微一翻還是拿在手里,沒有拒絕也沒有答應。
“金先生,您曾說過,俠之大者為國為民,英雄在您心中有什么樣的定義?”有人插嘴問道。
“凡做大事成功者便可稱為英雄。我在中多次寄予這樣的希望:年輕人不要老想著怎么樣賺錢、怎么樣成功,而應該為整個社會的進步多做點事。”金庸先生笑著看看彭渤,彭渤面色未變,他知道,金庸先生并沒有答應自已的邀請。
“這些企業家,賺錢是其一,但他們做的事是在引領一個時代,造福一個時代,”彭渤解釋道,“比如互聯網,這些網絡英雄現在做的事,也是大事。”
“網絡我不了解,”金庸先生笑著說道,“我在之江大學教歷史,”今年,金庸先生被之大聘為人文學院的院長,“我向來主張歷史是可以借鑒的,繼往才能開來……”
“可是,金庸先生,”一旁的海茵薇突然發話了,彭渤嚇了一跳,她不會真的問出夏夢的事情來吧,那么,金庸先生可能永遠不會現在滬海的滴水湖畔了,“我們的榜單其實記錄的也是一份歷史,一份中國的經濟史,在這部史書中,有奮斗,有歡笑,也有悲傷,也有痛苦,這跟您書聽人物的命運很吻合,我最近在看射雕,成吉思汗不就是一個公司的董事長嗎?”
成吉思汗董事長?
彭渤不知海茵薇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想法,可是想想確實好象也有道理,金庸先生卻笑了,“你說得有理,每個人都在經營自已的財富,那么桃花島也可以算作一家公司,郭靖就是……”
“入贅豪門!”海茵薇接著笑道,她的藍色的眼睛里泛著神采,在座的人都笑了,這樣神解武俠的怕也是第一人。
可是,彭渤注意到,金庸先生又看了看自已的請柬,呵,這事看來有門。
“海茵薇,很象我書中的一個人,”金庸先生的目光很是慈祥,他笑著問彭渤,“你看,她象我書中的哪個人物?”
“她?”
一直以來,彭渤是偏愛金庸先生的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