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三十年間,滬海成為摩登代名詞,滬海制造引領著全中國的時尚……”
掌聲,響了起來,打斷了彭渤的演講,他只能點頭致意,待掌聲稍歇,才繼續下去。
“……滬海人因此驕傲地走入九十年代。魔性愈演愈烈,一切仿佛都按下加速鍵。
1993年,第一條海底光纜在滬海登陸,1994年,第一張工資卡在滬海誕生,1995年,東方明珠塔正式亮相。”
那座塔從此成為滬海象征,無論《流浪地球》極寒還是《上海堡壘》濫炸,都無從摧毀它。
“東方明珠塔建在滬東陸家嘴,五年前那片還是荒草農田。
1990年滬東開發,巔峰時同時開工工地超過3000個。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考察滬東,所到之處皆見吊車。他說:終于明白滬海市鳥為何是仙鶴。英文中,鶴和吊車同詞。
不久后,陸家嘴便成滬海金融引擎,成片樓宇拱衛轟鳴。
《澳洲日報》稱:在滬東,你甚至可以感覺到銀子在街道中流淌。
1995年,滬海第一家八佰伴商場在浦東開業,顧客頂著寒風涌入,單日客流107萬人次,創吉尼斯世界紀錄。
這些年,我們滬海人一直沖浪在時代最前端,生活前衛且新潮……”
“1999年最后一夜,南京路上人流如潮,人們涌向外灘,等待海關大樓零點鐘聲。”
彭渤的眼中仿佛出現了那晚港匯廣場的人山人海,和身邊海茵薇的笑臉,“鐘聲響起,滬海所有公用電話亭外都排起長隊,人們興奮地寄語新世紀。
2001年,香江瑞安集團在滬海鬧市改造一片老宅,化為商業區,取名新天地,宣傳語稱“讓昨天和今天相會在明天”。
所有人都在寄望明天,寄望滬海在新浪潮中繼續領跑。”
“洛塞泰斯先生,世博會現在對于滬海來說,就是我們的明天!”
哦。
全場的人都看向這位世博會的官員,他笑著點頭,接著帶頭鼓起掌來。
“……百年前,滬海開埠,曾修有圓形城墻,它成為中國最后一個筑墻之城。”彭渤的演講依然在繼續,“不久后,風云變幻,它又成為中國第一個拆墻之城。
筑墻拆墻,潮起潮落,百年來滬海見慣波濤,總能在不動聲色間調整航向……
二十年前,我們香江著名作詞家黃霑受邀寫《滬海灘》主題曲,他已多年未去滬海,寫完“浪奔浪流”后一直忐忑。
電視劇播出后,他特意去滬海看黃浦江,見大江平靜無波,心下郁悶。
直至有輪船馳過,他才轉憂為喜,船過之后,波浪起伏如巨龍出海。
滾滾魔濤,終是人為,淘盡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