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好,既然是玉鼎道兄如此吩咐,我也就隨意了。”楊昭道。
“楊戩,你有一個好兄長。這次封神大劫,能平安渡過的幾率又提升不少。”玉鼎嘆口氣道。
“玉鼎道兄身為闡教上仙,何故憂慮此事”楊昭一笑試探道。
“道友不知道我們的難處,我們闡教師兄弟十二個歷經一千五百年未斬三尸、晉大羅,師尊對我們很失望,這次封神量劫,師尊命我們下山歷紅塵殺劫,通過悟殺劫晉大羅。
可是紅塵殺劫險之又險,若是渡不過此劫,輕則損了根本從頭來修,重則要上封神榜,肉身無存,道基散盡。”玉鼎真人嘆息道。
很顯然,從玉鼎真人的語氣中,楊昭聽得出來,他其實也并不想下山歷劫,但這是玉虛宮法旨,不得不從。
楊昭深知歷史進程,若是不出現變故,闡教十二金仙,在封神量劫后,結局并不好,有的投入了西方教,如同玉鼎真人這樣的變得籍籍無名。
只有南極仙翁、太乙真人等為數不多的幾位上仙擁有顯赫的地位,但也歸屬了天庭。
楊昭推測,玉鼎真人這樣的,在九曲黃河陣中削了頂上三花、消了胸中五氣,也可能再也沒有修煉到太乙、大羅境,結果泯然眾仙,籍籍無名了。
從目前整體實力上看,闡教比截教差的太遠了,闡教只有南極仙翁一個大羅,而截教外門就有數個大羅,親傳弟子和隨侍七仙大部分都是大羅境。
楊昭覺得,元始天尊收徒眼光,和教徒弟的水平,比通天教主差太遠了。
通過對比楊昭覺得,通天教主是“因材施教”,不分正邪。而元始天尊最重規矩,恐怕教授弟子也是教條主義居多。
如此情況下,導致闡教弟子投向西方教也不足為奇了。
“道兄無需過慮,以道兄根基,當順利渡過這次量劫,成就大羅不在話下。”楊昭寬慰道。
“道友才是吾輩之楷模,我第一次見道友的時候,道友是何等修為,現在已經是太乙高境了,我真是慚愧得無地自容。”玉鼎道。
在玉鼎面前,楊昭并沒有隱藏自己修為,所以他當然能看出來。
楊昭自然也能看透玉鼎了,他此時的修為也只是太乙初境。
而此時,楊戩已經熟練的掌控了第三只眼,那眼睛一旦閉上,在眉心處形成了一個細微的紋路,根本看不出來,倒是顯得更加的英俊。
隨后,楊昭就離開了金霞洞回到了武夷山。
十天后,楊昭正在秘籍中修煉,空中一聲清脆悅耳的鳴叫,三只青鸞落入武夷山秘境,正是三霄和函芝。
碧霄和函芝同乘坐一只青鸞,云霄和瓊霄各自乘坐一只青鸞。
“楊兄,冒昧前來,是否不歡迎”云霄嫣然一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