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附城及其周邊在前朝曾經是羌人最大的聚居區,苗無恨父親的部落就曾經生活在這里,它的南面就是著名的棘道入口。大周開國之后,羌人歸附,羈縻州建立,羌人得以放心的通過棘道,涌入沿江平原,供養更多的人口,而朝廷也放心的在羈縻州的腹心建起了來附城,將宣慰司的治所安置于此,打的主意就是萬一羌人作亂,只要來附城能扼守住棘道入口一段時間,南北羌人無法匯合,援軍一到就能迅速平定。正因為該城的戰略位置如此重要,所以前榮州將軍在得知它被圍后,才會著急忙慌的率兵前來救援。
“大致情況就是這樣。”李柏松環視眾人:“諸位對此有什么建議?”
戎州知府林彥澤首先開口說道:“從將軍所說的情況來看,我方的兵力大大占優啊,本官認為對叛軍發起進攻正是時候!”
雖然羌人作亂與林彥澤無關,而且他堅守戎州城不失,不但無責、反而有功,但是戎州地區遭受極大破壞,亟待重振,可現在是戰爭期間,不但無法進行,戎州還得協助軍隊、擔當起部分后勤任務,所以作為父母官的他期盼早日結束戰爭。
“我們現在的兵力是多于叛軍,但大部分是守備部隊,戰斗力并不強,只有來自巴東地區的士兵還算精銳,但數量不過5000人,而羌人向來兇猛彪悍,我軍正面與之對戰,恐怕也占不了什么便宜。”副將寧銘闊有些擔憂的說道。
他曾是前榮州將軍手下的都尉,前戎州將軍出兵救援來附城時,讓他留守軍營。而他在主力慘敗之際,不但堅守住了軍營,還拯救了很多潰兵,讓戎州軍的損失不至于太過嚴重,因此前戎州將軍被問罪,他反而被晉升為副將。李柏松上任之后,鑒于他熟悉這里的軍情民情,更是對其唯以重任。
“這么說我們還要等待更多的援軍到來才能進攻?”林彥澤的臉色有點不好看。
“不知道叛軍中有多少江湖人?”江士佳插話道。
“根據所探知的情報,不會超過200人。”葉三回應道:“武功還過得去的應該不到六十人。”
“何謂武功還過得去?”獨孤常慧追問了一句。
獨孤常慧語氣有點沖,但葉三倒也不著惱,想了想,說道:“這是周乞傲的說法,是她基于自己的眼光作出的判斷,呃……我聽唐方卓說過,他曾經和青城派的幾個弟子打過一架,這個‘武功還過得去’大概就相當于那幾個青城派弟子的武力吧。”
獨孤常慧一聽,心里來氣:郭有信雖然年輕,可也是巴蜀武林年輕一代中的佼佼者,居然被你說成是武功還過得去,這是在當面羞辱我嗎?!
江士佳當然知道唐方卓與郭有信他們發生沖突一事,看到獨孤常慧臉色不好看,趕緊接話道:“郭有信、宋有成都是巴蜀武林的年輕俊杰,苗無恨這個叛賊居然暗中培養了這等武功水準的手下幾十人,著實讓人吃驚。
不過今次會集到軍營內的巴蜀、荊湖武林豪杰高達800人,其中武力評為甲級的好手上百人,更有范陽候、獨孤真人、各派掌門及長老壓陣,叛軍中只有一個苗無恨,可堪稱高手,完全無法與我們匹敵。如果兩軍對戰,我們應該擁有很大的勝算!”
“沒錯,我們巡武司所動員的這些武林豪杰都是接受過多次的軍事訓練,他們能夠遵守號令,懂得如何同普通的士兵們配合作戰。”卞金林強調道。
“既然我軍占據著優勢,那么就應該抓緊時間對叛軍發起進攻,朝廷正急盼著捷報。”戎州知府說道。
“林大人。”李柏松對戎州知府兩次越俎代庖的催促而感到有些不悅了:“出兵作戰必須要慎重考慮,制定出周全的計劃,若是又因為冒然出兵再遭失敗,這個責任誰來負?!”
戎州知府被李柏松毫不留情的斥責氣得胡須發抖,正想要反駁,旁邊有人插話道:“李將軍,有幾個重要的情況,我想向你匯報。”
李柏松看說話的人是西南羈縻州宣慰司從事唐運賢,羌人作亂時他正在戎州休假,因此逃過一劫,于是說道:“請講。”
“巴蜀的四月是雨季,每年到這個時候,無論是蜀江、還是馬湖江都會發大水,據說有一年還將三角洲整個都淹沒了、到處是一片汪洋,船只根本不敢在江面上航行,到了5月中旬之后大水才會停止、江面才會收窄,而現在距離漲水季恐怕已經不足10天了。”唐運賢大聲提醒道。<!--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