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突然閃現出一幕來,李彌心思一動,走出金殿,拾級而下,先換上了當年領取度牒之時配發的青色道袍,將羊脂白玉發簪插入道髻,這才前往不遠處的山泉而去。
在這個武學昌盛的世界,道袍早就經過了無數次革新,屬于高端練功服,活動起來非常方便,又帶著道門獨有的韻味,非常瀟灑出塵,給人一種飄飄欲仙的感覺。
電影《太極張三豐》中,有一段張三豐于水缸中攪動太極的影像,全國上下不知多少人看完之后偷偷演練過,李彌小時候無數次在水缸里攪著玩,夢想自己也能成為一代太極宗師,結果就是屁股上被老媽揍了無數次。
這是一代人的情懷,當夢想照進現實,而今掌握了貨真價實的太極真氣,又能在自己手中演繹怎樣的精彩?
行至山泉邊,恰是一片小平臺,原本陡峭的欄桿路在這里擴展開來,登山客們常常會在這里休息,因此也設有木座椅,不過此時山道上還是空無一人。
李彌長吸一口氣,彎腰將雙手伸入泉水中,周身太極真氣運轉,泉水瞬間為之斷流,一個直徑二十厘米的圓球已然成型于雙手之間!
一式“混元無極”打出,腰腹挺直,水球在太極真氣包裹下已然提升至身前,但真氣外放之后,消耗極大,幾乎瞬間將真氣長河掏空!
這個世界的靈機并不活躍,甚至可以用稀少罕見來形容,空氣作為傳導真氣的介質導靈性極差,因此盡管能夠以之蘊養真氣,但是想要做到真氣外放卻是極其困難,哪怕有著真氣長河的武師也只能外放短短一瞬間。
只有修行到了宗師境界,才能借助武器,將真氣外放作為常規手段施展,范圍從一丈到十丈不等。
然而李彌已然開始太極拳的運轉,自“混元無極”的一抱一推開始,水球正如孫老道觀察到的氣勁一般,完全步入了太極玄妙之中,開始了玄之又玄的轉變!
隨著李彌一式一式的演練,這個直徑二十厘米的水球始終抱元守一,內中水流逐漸成陰陽太極魚狀,外在卻是完美標準的圓球體,沒有絲毫變形,沒有哪怕一滴水飛濺而出!
太極真氣和空氣產生了某種玄妙的反應,使得真氣介質的傳導性大增,李彌真氣外放的消耗也大幅降低,至少衰減了七成。
于是李彌以初成真氣長河,剛剛邁入武師的修為,做到了尋常武學大師都無法達成的奇跡。
一顆太極水球的誕生和演化。
不僅回味了少時的情懷,而且做到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比電影中水缸和枯葉球的演繹還要更勝一籌。
在這樣自成循環的演練中,舊有的太極真氣飛速消耗,新生的太極真氣源源不絕,一陰一陽,一舊一新,仿佛應和了某種天地至理。
而李彌的道行,也在以一種尋常武師無法想象的速度增進著。
一套太極拳打完,李彌毫無停止的想法,稍一彎腰,再從山泉中引出一線泉水,水球直徑已然增長了一厘米,不多也不少。
然后,第一式“混元無極”!
“大家好,呼哧,呼哧,今天老貓給大家直播登老君山!這里相傳是老子當年歸隱的地方,最高峰海拔2297米,從山腳到山巔金殿有整整九千階臺階!”
“我從凌晨五點開始登山,到現在已經快四個小時了,腿腳有點麻木,不過距離山頂很近了。大家看,遠處天邊閃耀的金色,就是老君山頂金殿,太陽底下真的很漂亮。聽當地人說到了冬天更美,就像是人間仙境一樣。”
“我跟你們說,要不是老貓我八歲開始修行羅漢拳,一身羅漢真氣護體,到現在二十八歲還是元陽之身,還真不一定能一口氣爬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