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回歸,何維同終于知道了金人的作用。
那股回歸的真氣變成了一股更為精純的力量。
這金人就是一個轉換的裝置,天丹在它的經脈中完成了大小周天,白龍的力量也是經過它的轉換才變成了更高層次的真氣。
金人緩緩降落,平穩的躺在了方桌之上。
弄清楚了金人的作用,何維同把目光放到了最后的道德經卷身上。
經卷入手便有溫潤之感,非常的獨特。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何維同翻開竹簡,剛看到上面的字跡,耳邊就傳來了一陣宏大的誦讀聲。
這卷道德經上面的道則氣息非常濃郁,何維同只是稍稍讀了一句,立馬就進入了一種神奇的悟道狀態。
大概又過了一刻鐘的時間,何維同才從這種狀態中脫離出來。
看著這卷道德經,他震驚極了,因為剛剛,他的靈魂都沉浸在了道則氣息的海洋里,仿佛被洗禮一遍。
竹簡上有著清晰的紋理,何維同知道這卷竹簡就是普通的竹子制作的。
但是這普通的竹簡因為承載了道教經典,便擁有了千年不腐的特制,經過歲月的溫養,如今已經變成非金非玉非竹的材質。
因為上面的文字,竹簡無時無刻不在散發“清凈”的氣息,這股氣息對何維同這種修道士大有脾益,若是常時間帶在身邊研讀,不但能幫助他更快的進入悟道,還能增長修為。
這竹簡的作用出乎何維同意料,比他想像中的好上太多了。
讀這本道教經典,讓何維同有一股與老子對話的感覺。
現在何維同毫不懷疑這竹簡的源頭,絕對是老子親自書寫的,因為他在上面看到了一個人,一個騎著青牛的老者,西出函谷關。
他看到了老子的道,浩大無比,包羅萬象。
何維同收回心神,重新卷好竹簡,然后放到了懷中,他要帶回住處好好研究。
………………
何維同在住處一坐就是一整天,看著五千字的道德經,如癡如狂。
時間就這么在修行中快速流逝,等何維同從書海中醒來,外面已經是月上中天之時。
何維同起身走到了院子里,手握道德經卷,抬頭望著星空。
夜里的武當山,很靜。
萬里無云,繁星閃爍的銀河橫跨整片天際,把天幕劃成兩半。
武當山的這種清凈的氛圍真的很適合修道,站在院子里,來自山頂的微風緩緩吹來,很是涼爽。
漫天繁星,這種天像在如今這個時代很是平常,只要天氣晴朗,晚上大部分時間都能看到,但是后世何維同所生活的時代,他除了在很小的時候見到過外,長大了就沒再沒看到,就算是在山村也是如此。
何維同很是懷念,看著深邃的宇宙,何維同從經卷中發散的思緒繼續向宇宙深處探去。
不知道是否是謝老道可以安排,唐云龍在也沒有再來,而是再觀中重新找了一個房間住了下來,也就是說這座院子重此就是他的道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