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很厲害的人,以后就是我們秦家的后臺了!很結實的后臺!”秦睿低聲趴在三爺爺耳邊嘀咕著,這種事不能四處宣揚,否則會被朱瞻基厭惡的,這點道理秦睿還是懂的。
“有多厲害啊,看他身邊的人,這個人是個大人物吧?”聽了秦睿的話之后,三爺爺很是驚訝。
“大,很大,全大明能惹得起他的人,一直手掌能數的過來。”秦睿繼續小聲說道。“三爺爺,以后見了他,該咋樣還咋樣,就當他是普通人罷了,別表現得太急功近利。還有不要讓家人在外面瞎說話。”
三爺爺點了點頭,繼續吃著碗里的肉,突然間覺得,這肉也不香了。
自從秦睿有了師父之后,秦家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天天不缺肉吃了,在三爺爺看來,這就是皇帝老子過得日子。
三爺爺現在腰也粗了,膽也裝了,出門到胡同口曬太陽時,說話聲音也比以前拔高了三度,沒辦法,窮人乍富愛顯擺。
這一點秦睿做的就比較好,走到哪里都是一副笑臉,爺爺奶奶、大伯、叔叔的叫著,讓人想生氣也生不起來,偶爾還送點吃的給村里的孤老。
村里人人都羨慕秦家的日子,都想把孩子送到秦家去讀書,可是秦睿不松口啊,你站在旁邊看、學都可以,但是沒有筆墨紙硯,不能上手啊。聰明點的孩子,會把秦家小孩做完的題目要回家,自己用石頭在地上學習。
秦睿之所以不松口,他也在觀察這群孩子,升米恩,斗米仇,這個道理放在任何朝代都說得通。輕易得到的東西,往往不加珍惜,反而會怪罪別人。
秦睿已經從村里的孩子里,觀察出十多個好苗子了,準備找機會培養一下,不過得等到麥子全部收完,黍子種好之后,才能實施。
秦睿家的地,打死他都不會再種糧食了,因為秦睿決定改一個方向,種棉花。
棉花,在明朝以前被當做觀賞花,只有西域部分地區,將棉花做成白疊布。明太祖朱元璋發現了棉花的御寒價值后,才大力在大明區域內推廣種植。
棉花可是好東西啊,棉衣、棉被是最基本的,紡線、紡紗那是一等一的材料。秦睿中棉花可不是用來干這個的,他準備做一批繃帶、消毒棉和某些威力巨大的管制物品。在印象中,好像朱棣老先生還有幾次北征啊,這些打仗東西都需要,趁機發筆大財啊。
不過現在已經過了種棉花的季節,要種棉花,至少得到明年的農歷二月。秦睿想了一下,決定先撂荒了!
“不行,地不能撂荒,這是本分!”三爺爺堅決不同意秦睿的意見,在他看來,即便是家有千金,也得耕地種田。
“三爺爺,我這不算撂荒,因為我準備做一項試驗,看看能不能提高土地的產量,如果成了,就能賣錢了!”秦睿開始扯謊了,反正下地是不可能下地的。
“你別瞎扯,看看你臉上的表情,我就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地你不種,就讓你大爹他們幫你種。”三爺爺識破了秦睿的丑惡嘴臉,大包大攬的做了決定。
倒不是秦睿看不上種地,只是好逸惡勞是人的本性,讓一個前世天天在辦公室,吹著空調,刷著手機的人,天天下地干活,還不如抹了脖子痛快。偶爾干個一次兩次,就當體驗生活了,要是天天干,絕對不可能。
秦睿特別懷念前世的生活,雖然錢掙得不多,但是安逸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