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來了,剛過完年,鄭和就從應天府出發,率領二十五艘大明寶船浩浩蕩蕩北上。
“鄭公公,這是打造的幾具望遠鏡,在航海之時用以瞭望遠方目標!”秦睿將望遠鏡用一個木箱盛放著,放到了鄭和面前,然后拿了一個起來,教鄭和如何使用。
鄭和研究了望遠鏡的性能之后,大加贊賞,認為有了望遠鏡,站在桅桿的瞭望臺上,至少能多看出去一二十里地。
秦睿倒沒有這么樂觀,反正是盡人力,聽天命了。
“鄭公公,我建議船上多帶一些容易保存的果蔬之類,遠洋航海,人體必須補充足夠的此類物質,否則容易發生敗血癥,會引發發燒、急性生病、昏迷甚至死亡……”秦睿知道,這其實算是大明的第一遠洋航行,所以把自己知道的一些關于航海的知識,說了出來。
之所以說是第一次,因為鄭和的前五次下西洋,都是沿著成熟的航線走的,這些航線是阿拉伯人用無數的人命堆出來的。下西洋的航程大部分是跳島航行,淡水、物質補給和果蔬補給都很充分,而且大明寶船的航行都是靠近海岸,一旦出現風險,就能隨時靠岸應對。
這次航行是探險性質的航行,說句不吉利的話,全軍覆沒都有可能。秦睿深知此中兇險,把自己有限的航海知識貢獻出來之后,將北平城市面上的橘子和梨一掃而空,用木桶和瓷器密封好,以防止腐爛,送到了停泊在通州的大明寶船上,算是資助一把大明的航海事業。
“高產糧種之事若成,鄭公之名必將光耀千古,堪比堯舜……”站在渡口,秦睿沖著鄭和抱拳施禮,絲毫不吝贊揚之詞。
畢竟堯舜一般是來形容皇帝的,用來說鄭和,有點過了,如果有御史在場,要么會彈劾鄭和僭越,要么會彈劾秦睿妄言。
鄭和在秦睿送的無數贊美之詞中,啟程遠航,大明嶄新的航海時代開始了。
秦睿覺得自己應該找個廟燒燒香,替鄭和以及他的船隊祈禱一下平安。現在全北平城最火的寺廟,就是出現過神跡的那個寺廟,無數的人都跑到寺廟中燒香祈福。秦睿想了想,覺得還是算了,貌似佛祖不管海上的事情,應該拜媽祖,不知道北平城有沒有媽祖廟,干脆找個人問一下。
靠水吃飯的人,都很迷信,通州渡口的百姓,很快給出了答案,在朝陽門外有一座天妃宮,就是祭拜媽祖的。
出來都出來了,也不差這半天的功夫了,秦睿騎著一匹小馬,這是姬友找遍了北平城,才找到的最溫順的一匹馬了。嘎達嘎達,伴隨著馬蹄落在石頭路面的聲音,秦睿突然間有想躍馬飛鞭的沖動。想了想,為了小命,還是安分守己一些比較好。
秦睿站在天妃廟前,聽著道士介紹著天妃宮的歷史,這座天妃宮始建于元朝,當年的北平是元大都,人口有80多萬,元朝的貴族們都在這里生活,這些人的吃穿住用都是從全國各地調集而來的。
為了支應這近百萬人的消耗,陸運肯定不行,漕運和海運就成了最佳選擇,于是一大批靠船吃飯的人應運而生。水運,尤其是海上航行,經常會遭遇各種風險,水手們便會向媽祖乞求平安。在元朝中期,朝廷將媽祖由原來的封號“靈惠夫人”加封為“天妃”,沿著海岸線建了一大批天妃廟,作為海運、漕運的終點的北平城,自然也要建。歷史上,天妃廟在景泰年間升級為天妃宮。
聽完道士的解釋,秦睿不禁點頭,他一直以為媽祖是福建、WW這些沿海地區才拜的神,沒想到還有這么多講究,媽祖居然還有朝廷冊封的封號,太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