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新一團在團長李云龍的指揮下,數次向日軍實施反沖鋒,戰斗極為慘烈,主峰陣地反復易手,攻守雙方均傷亡慘重。
雖然原作者這這里處理的非常扯淡,但是不得不承認這一戰異常兇險,原劇里的坂田聯隊隸屬于日第四旅團,這個第四旅團原屬日第二師團,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仙臺師團,屬于常設師團戰斗力異常強悍。
日俄海戰之后日軍以第四旅團為基礎,擴建了第八師團,也是關東軍的頭等主力,也是常設師團之一,那可不是守備師團或者獨立混成旅團那種老弱病殘混成的部隊,仙臺師團曾經一度和第六師團熊本師團被日人并列為日本最能打的師團。
雖然后來他的老部隊第二師團的16聯隊被抽調參與了武漢會戰,在武漢會戰里沖得太猛結果傷亡太大,結果被第四師團撿了便宜,鬧出了很大的笑話。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更是被抽調去了太平洋戰場,但其實抽調去的全是老弱病殘和新兵,其主力大部分依舊被保留在了中國戰場上。
他也就只知道這個聯隊如果是第四旅團下屬,那么應該有4個步兵大隊,外加山炮中隊、步兵炮中隊、重機槍中隊、工兵中隊、輜重兵中隊各一個,另有警衛(近衛)中隊、護旗小隊各一個、憲兵若干,再加上聯隊本部參謀文職人員后勤人員,滿編有3800人左右。
按著常理來說,別說是新一團這種基干團或者說二級團,就是把386旅整個旅和決死一縱都拉過來也就是和齊裝滿員坂田聯隊打個五五開。
畢竟,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而新一團組建又不過一年多的新部隊,無論是裝備火力還是兵員素質都無法跟坂田聯隊相比,一邊是經過幾年專業訓練的職業軍人,又有著炮火支援,一邊是可能從入伍到上戰場就打過十幾發子彈,只經歷過簡單的政治培訓。
一對一還不一定誰輸誰贏,一旦進行大規模作戰,后者的劣勢就會被大幅度放大,一個老兵或許打不過五個新兵,但是一萬個老兵會讓五萬新兵明白什么叫你們弱爆了。
這個問題,也就是為什么抗戰中期,八路軍的傷亡急速上升的原因之一,從1939年下半年開始,部隊開始迅速膨脹,兵員素質和人均武器裝備卻也極速下降,所以戰斗力呈斷崖式的滑落,打仗的時候黨員又是帶頭沖鋒,老兵打完了,剩下的可不就是新兵嘛。
可老李是什么人?原劇里筱冢義男這么說:“他是一個陰險的刺客,善于抓住要害,一擊斃命……”
趙剛說他:“李云龍這個人呢,又兇又狡猾,有時候還有一點可愛。”
他從不按常理出牌,例如在四方面軍過草地的時候,他敢違反群眾政策縱兵搶糧,而且善于指揮上級,和新四軍的鐘偉有的一拼,不過鐘偉甚至敢拿槍逼著上級下命令,顯然更厲害一點。
并且此時新一團有三個優勢,一坂田聯隊大部并不在這里,新一團的當面之敵只有約兩個大隊,一千五百人左右,甚至由于決死一縱隊主力的阻擊下連重武器都沒有運到。
二是坂田聯隊的戰績太好了,曾經在忻口會戰一戰擊潰了中央軍的兩個師,所以難免有些日軍軍官的通病——驕橫跋扈不可一世。
畢竟連中央軍在他們面前都是豆腐一樣一捅就穿,更別說像八路軍這樣的窮鬼,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直接把聯隊指揮部設立在了離前線不到一點五公里的地方,這就給了李云龍部足夠短的攻擊距離。
三是李云龍這個人從來不是什么乖寶寶,善于出奇制勝,他桀驁不馴性如烈火,他的部隊也是這樣,向來是天老大地佬二我老三,正是這樣一群如狼似虎的部下,正是因為自己的部隊有著鐵打的軍魂,李云龍才敢和坂田硬碰硬的拼刺刀。
縱使是敵眾我寡,縱使是身陷重圍,依舊有著有敢于亮劍的勇氣,正是這種軍魂,才能讓紅軍經過二十八年的武裝斗爭最終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如此一來天時地利人和皆在我手,以弱勝強也不是沒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