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現在畢竟還是國共合作時期,這話出去可不能說啊。”旅長趕緊打斷王立繼續噴下去的架勢,就他那架子,怕不是再說下去就要直接罵常凱申本人了。
“嗯,那就談談當下的問題,抗日戰爭是持久戰這句話是老生常談的事情了,可是究竟怎么打持久戰,能說出個一二三的卻不多。”王立收起自己的性子,拿起一個碗擺在桌子上說道。
“不錯,目前華北地區的糧食產量逐年下降,老百姓過得苦,自然沒有多余的糧食來養部隊。”老總嘆了口氣,沒辦法啊。
“在農業上,我的意見是使用屯田制來養兵,一則目前我們已經建立了相對穩固的根據地,二則我們有不少隨軍的家屬,三則可以減輕老百姓的負擔。我們可以解決三個月的口糧,就能減少老百姓四分之一的負擔,就能讓他們過個好年,還有就是這種農場也可以安置一部分傷殘軍人和烈士家屬。”王立把自己心里早就想好的策略說了出來。
“哦,具體施行方法呢?”彭總很感興趣,畢竟他就是農民出身,對于種地的技巧還是很有興趣的。
王立看了那么多抗戰文,多多少少還是明白一些的,例如1941年1942年兩年的大旱,例如一些養殖種植的技術,剔除一些不現實的就是可以施行的。
“今年的春耕就要開始了,我們可以在相對穩固的根據地施行聯合農場制,即山林放養雞鴨羊豬牛,農戶堆積青肥,青肥肥田,秸稈養牛養豬,達成較高的土地利用率。”王立略家思索這樣回答道。
“首先哪來那么多豬崽雞仔呢?”老總提出了第一個疑惑,而且:“再說了,山里那么多狼啊黃鼠狼啊狐貍啊,養雞能行嗎?”
“雞仔呢,見效快,可有用大缸孵雞法,或者是火炕孵雞法,都是《農政全書》里就記載的老法子了,老祖宗就這么養過。豬呢?見效慢,養殖得法,一年成年,兩年可以產三胎。至于山林里的猛獸,那就拉民兵去清剿,民兵不夠用,就拉正規部隊去,就當是訓練了,還能找點肉吃……”
王立侃侃而談,還真就把這些沒怎么見過世面的老革命給唬住了:“就算是再難也要搞,往后的日子誰知道什么樣子?老祖宗說過‘手里有糧心里不慌’啊。”
“你的意見很有建設性和前瞻性,把你的這個意見整理成書面報告,嗯……先搞一個樣板,然后推行到整個八路軍的根據地。”挨過餓的老總一拍桌子決定了:“386旅那個李云龍戰場抗命不服從指揮,我就把他調到你這來,給你當警衛連連長,再抽調武鄉縣的一些民兵歸你指揮,你就放心大膽的搞,出了事我擔著。”
好家伙,被副廠去不成了,這下子改去搞農場了,雖然不知道老李知道了會作何感想,但是,王立是一腦門子官司,這么一個部下可不好管,那就是個刺頭,能聽自己的嘛?
“你別怕,他要是敢扎刺,你就給我打電話,我倒是看看,他敢不敢對你陽奉陰違。”旅長看見王立有些頭疼,于是就給王立做了保證。
不管結局如何,起碼當王立能提出有建設性的意見的時候已經很厲害了,作為一個領導,最怕的不是沒有技術,而是沒有戰略性的眼光,看到的就是這一畝三分地,這種人也就沒什么出息了。
“還有就是工業,太原的工業基礎其實還可以,起碼比我們的強,目前不少技術工人流落在外,我們可以試著招攬一部分,雖然我們給不了物質待遇,但是我們可以給政治待遇,按技術級別分,對標同等的軍事干部。”王立繼續講軍工業方面的發展。
“這個我要向延安匯報,想來軍(防和諧)委也不會反對,畢竟我們太窮了,能給的也只有這個了。”老總想了想說道。
之后,就農業、工業、商業的發展前景,四個人一聊就聊到了晚上,而莫名其妙過來的上千號人都被拉去做了苦工,老李拄著一把鎬頭說:“這都是什么事啊,老子這么就稀里糊涂的當了苦力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