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上午十時
一個雙機編隊的偵察機分隊,自太原武宿機場起飛,這是兩臺KI15型偵察機也叫九七十偵察機,名氣他無法與人們耳熟能詳的彩云式或者是百式偵察機更加聞名,但是在中國他卻是被使用次數最多的偵察機。
在二戰時期曾被生產過700多臺。1933年被日軍陸軍所使用,由于當時中國缺乏在速度上與其相媲美的戰斗機,所以無法攔截。
這種戰斗機也曾在南洋戰場所使用過,但是不久之后就被淘汰,那里可不是中國戰場,無論是英軍還是美軍都不乏可以在速度上超越他的飛機。
但是在中國,他依舊是以五百公里的最大航速,而稱雄一時,要知道當時華北的天空已經看不到任何一架中國空軍的飛機了,僅有的一些飛機蜷縮在西南一角舔舐著傷口,直到在美國的援助下建立了飛虎隊,才逐漸獲得了一點空中優勢。
當時,中國的飛行員在素質上雖然不屬于日軍飛行員,但是機型的落后,飛機的匱乏,明明每一次都在打勝仗,但是卻不得不步步后撤,直到退到了昆明再也無路可退。
10:30
榆社縣城上空飛掠而過兩架飛機,直奔蟠龍鎮一帶,因為沒有遇到敵機的可能,這兩架飛行直接就是是呈基本飛行隊形飛過來的,而且似乎是為了耀武揚威飛的很低,只有一千多米如果不是這里有大山,還會飛得更低。
10:50
蟠龍鎮的前沿觀察哨發現了日機兩架,隨即放到了信號樹,長治這種地形信號樹的使用使得消息的傳遞更加的便利,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地形下,一句“望山跑死馬”形容這種地形是再好不過了。
可是地面上消息的速度怎么趕得上天生飛機的速度,就在王立幾人在商議事情的時候,兩架飛機已經朝著石泉而來。
還好萬泉山一帶的情報員實力好,提前做出了預警,于是新十旅幾千人在不到五分鐘的時間內就分散隱蔽到了早就挖好的隱蔽壕里,只剩下一個連在假裝種地。
畢竟已經平整好了地面,如果一個人都沒有反而顯得不正常,如果我有八路軍在種地,那么正好和日軍固有的思維所契合。
在日軍眼里,八路軍不過是一群泥腿子,一群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重新拿起鋤頭去種地,是很正常的事情。
“0134,0134,這里是0133,這里是0133,收到請回答。”長機的飛行員長野一郎在電臺內向自己的僚機詢問道。
“0134,收到,完畢。”僚機飛行員吉良吉影顯然有些不開心,這里都是一片山區,能有什么大事情,多希望去轟炸機當飛行員,哪怕去戰斗機也好啊,總比在這里當什么偵察機飛行員要好得多。
那個奧宇喜多吉不就是因為是天蝗侍從官出身嘛,從來都沒有經歷過一次實戰,僅僅是因為在演戲中將訓練彈投進了靶艦鍋爐的煙囪里,居然號稱什么轟炸之王,官至大佐聯隊長,還有人聲稱他擊中的不是靶艦而是敵艦,這事情讓他氣憤不已,終究是自己的出身限制了自己的前途。
在日軍的觀念里即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也有著與其完全相悖的下克上,加上僵硬的上下級關系,使得下級軍官(士官)擅自做主做出某件既成事實,然后逼迫上級承認就變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