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釀的小鬼子,還想燒老子的彈藥。”李云龍走進軍火庫就聞見一股子的汽油味,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你說怎么辦?”程康和李云龍對視一眼,馬上就有了答案,太默契了。
“一半上交一半平分怎么樣?”李云龍試探著問道。
“行。”程康馬上答應道。
現在旅長還在接受治療呢,根本不能亂跑,當然也不可能知道究竟繳獲了多少東西,于是除了,像是山炮無線電沒有截留,其他的早就私下分了。
上報的時候上報了:繳獲山炮兩門、擲彈筒17個、輕重機器21挺、無線電兩架、電話機7部及大量槍支彈藥、糧秣、被服,實際繳獲多少,只有這兩個團長知道。
榆社攻堅戰的順利讓陳更的心思活絡了起來,既然榆社輕而易舉的就能擊破,那么是否可以調整部署,將遼縣也拿下來,但他放棄了這個有點不切實際的想法。
首先,遼縣地處交通要道,是平遼公路的末端,而且城墻高大,一旦被攻擊,如果不能在短時間攻破,那么敵人就會蜂擁而至,攻堅難度太大。
況且在總部的戰略設想里,是要等到日軍深陷太平洋戰場之后再發力,一鼓作氣將山西的日軍全都趕到縣城里,屆時整個晉南三十多個縣就再也沒有日軍容身之地了。
但如果就現在就發力,固然短時間可以收復一些縣城,除了把日軍的火力吸引過來,并沒有什么實際上的受益,現在的八路軍已經不是歷史上那個窮的掉渣的八路了,短時間是有可能攻破十幾個,縣城的,但現在就要考慮也不得不為了長時間的發展考慮。
不過,將公路周圍的據點全部摧毀,還是可以輕而易舉的做到的,和歷史上不同,這一次炸橋不炸橋面而是炸橋墩,炸橋面修復難度并不大,炸橋墩修復難度大。
炸公路則在險要路段,直接吊在半崖放開山炮,鐵軌不再是掀翻在路邊,而是截斷之后,直接用自行車或者馱馬帶走,枕木如果能帶走就帶走,不能帶走則燒毀,讓其修復難度陡增。
“老總啊,386旅已經將榆社攻下來了。”副總參謀長將電報遞給老總說道。
“什么?居然只用了僅僅不到四個小時?”老總看著電報陷入了沉思。
“是啊,我們從來沒有調集這么多火炮一起攻擊城市,這種富裕日子還是頭一回過啊。”副總參謀長顯然是非常開心。
“老伙計啊,是我們以前窮,從來沒有打過這種富裕仗,老子今天總算是明白,小鬼子怎么那么喜歡用大炮了,哈哈,還真好使啊。啊,哈哈哈哈哈……”老總站起身點了根煙,他頭上好像是突然就亮起了一個燈泡。
他現在明白了,為什么王立總是鼓吹大炮兵主義了:“遇事不決,彈幕徐進;事態棘手,飽和攻擊;實在沒有辦法,就打他幾個范弗里特彈藥量。”
雖然到現在老總都不明白范弗里特彈藥量是個多少炮彈,但這并不影響他喜歡上了大口徑的火炮,并且成為了大炮兵主義的忠實信徒。
榆社攻堅戰的順利,其意義并不僅僅是振奮了部隊的士氣,也讓總部第一次直觀的感受到了火力優勢的好處,按照平時的攻堅速度,就算是再增加一個團,最少也得三天才能徹底占領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