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立冬不使牛,強耕二坰地。”山西到了立冬的時候就已經普遍的上凍了,11月10日之后,水渠的修建不得不暫緩,可工廠的建設卻沒有停下。
通訊員或騎著自行車或騎著馬甚至是步行著,穿著破舊的棉衣和露著腳指頭的舊鞋子,越過戰火將消息傳遞到各部隊,山西冬天風大,可以說是寒風刺骨,尤其是山上。
偏偏,八路軍的通訊員因為要避開日軍的眼線,又大部分要在早上和傍晚這個時間內活動,風刮在臉上和刀子一樣,凍得人手、腳、臉、耳朵都是通紅,凍傷普遍非常嚴重。
尤其是腳,都說寒從腳起,是因為腳遠離心臟,腳步的體溫低,可偏偏八路軍條件差,后勤保障極度惡劣,加上長時間的到處轉移和作戰,鞋子的磨損程度要遠遠高于衣服和被褥,這鞋底子磨爛了又沒法和衣服那樣補,凍得很多通訊員的腳指頭紫紅紫紅的,就像是一顆顆巨峰葡萄一樣。
就算是鞋子是好的,很多人也沒有合適自己腳的鞋子,民間自制的鞋普遍偏小,是那種腳尖帶勾的鞋,就像是唱戲的武生穿的那樣,常常把戰士們的腳擠的通紅。
其實如果棉衣的填充物不是棉花而是羊毛的話,甚至連棉衣也穿不起,棉花價格昂貴,山西一直都是斗米斤棉,一斗米就是20斤,20斤小米才能換一斤出頭的棉花,面對如此昂貴的價格,財政本就捉襟見肘的八路軍自然是用不起的。
而相比之下羊毛就便宜很多了,經過簡單的去除雜物和漂洗之后,沒有經過脫脂去異味處理的羊毛就這么塞進棉衣里面,雖說沾著一股羊糞的味道和羊騷味,味道不好聞,可比穿單衣要好受多了。
新挖的窯洞帶著潮氣是差了點,可冬天到了,他就是再差,也總比地窩子或者是露宿野外強得多,戰士們趕著雞、羊前往被風的溝里過冬,這些小東西可是寶貝,以后能不能吃上肉,穿上衣服可全指望著他們了。
自今年2月24日起,各部隊陸續都搞過農業合作社,各連隊炊事班種地、養豬,平均每個連都有十頭肥豬,甚至還養羊、養雞,搞得好不熱鬧。
長治一帶養羊的歷史可以說是源遠流長,早在上古時期,長治就有了羊的飼養和繁育的記載,至民國時期,僅僅是長治縣一地就有羊一百多萬只,民間多羊倌。
甚至有“三年放羊倌,給個縣官也不干”的說法。
“哦,不錯嘛,送來了煙葉200斤制煙設備15臺,記上,等卷煙廠造好了,先給你們調。”王立看著好長時間沒見的李云龍,他將兩只手縮在袖子里,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老農民,王立站起身仔細的打量了一番,變化是不小。
這些日子李云龍瘦了不少,也黑了不少,抬頭紋和魚尾紋也多了兩道,那件舊棉衣上也多出了好幾個布丁,走的時候王立送他的那雙膠底鞋也快磨穿了,沒辦法長時間的連續作戰,團級指揮員承受的壓力要遠遠大于普通戰士。
他這次來,主要是為了送傷員的,其次是上交繳獲的物資,然后說來看看能不能打點秋風,大家都知道王立有錢,那指頭縫流出點來也夠一個團吃得溝滿壕平了。
來都來了不來打點秋風,實在是說不過去嘛,這快過年了,窮親戚也該上門了。
“到底是咱老戰友,就是夠意思。”李云龍掏出一盒皺巴巴的煙,用黢黑的手掏出兩根一樣皺巴巴的煙,一根遞給了王立說道:“最近部隊打得苦,彈藥消耗很大,能不能給咱撥幾箱沖鋒槍子彈,實在不行五千發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