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人顧不得吃飯,先去電報室發了一封電報,之后便火急火燎的繼續跑回來吃飯,劉部長邊吃邊說:“還別說啊,這肉就是好吃啊。”
“那可不,誰不想吃肉啊,這不是窮嘛,要不是窮我天天還想吃龍蝦鮑魚呢。”王立拿起一個雜糧餅子啃了一口,還是一樣的粗糙。
實際上粗糧和細糧的區別,是粗加工和精加工的區別,粗加工的都是粗糧,精加工的即過了面篩子的都是細糧,就算是麥子你連麩皮都磨進去那還是粗糧,玉米只吃玉米芯的那一點面也是細糧,當然沒多少人這么吃得起。
受制于民國時期粗糙的加工方式,不論是什么糧食都是一樣要用到石磨或者是石碾子、石臼子,用這些石制物品加工出來的面粉不僅僅顆粒非常大,而且常常還會磨下石粉來,吃起來還硌牙。
這就是為什么民國時期的老人家看起來基本上沒有什么好牙口的原因,當然也與一輩子也沒用過牙膏有關,能用鹽漱漱口就已經很厲害了。
“是啊,什么時候咱們能過上歐美國家的日子就好了。”張克為感嘆道。
這個時期的歐美國家伙食條件比起21世紀要差很多,但比起國內那也是一個在地上一個在天上,得益于他們龐大的殖民地和發達的工業,農業的機械化比國內要好的多,加上拼命在殖民地吸血,生活條件自然要好多了。
“那就要靠我們自己做了。”王立比所有人都有信心,因為他就是從那個時代來的人啊,他堅信自己的努力是一定會有結果的,自己的付出百年之后或許少有人知道,可是哪有怎么樣?
穿越前我是一無是處的肥宅,就算是有心,也沒有那個力啊,現在我有這個機會了,怎么可能繼續做肥宅,那還對得起黨和國家二十多年的栽培嗎?
“靠墻墻倒,靠人人跑,唯有靠自己才是王道。”陳部長放下筷子,用自己隨身攜帶的一塊白色手帕輕輕擦了擦嘴,看起來非常的有風度。
但王立借著電石燈的光仔細瞅了瞅才發現原來有個補丁啊,一下子就把這份優雅給去了大半,陳部長可能是會錯意了說:“這是我夫人送的,可不能給你用。”
“我啊粗人一個,用不著那些。”王立說完就用手擦了擦嘴邊的油膩,他本來就是一個不怎么干凈的人,來到了這個時代,沒有了便捷的淋浴和洗衣機更不干凈了,要不說因為有張克為這個兼任的政治部主任在,他早就變成一個妥妥的邋遢漢了。
“那也得講一講衛生的嘛,給擦擦手吧。”劉部長大方的從兜里拿出了一塊繡著“抗戰留念”的毛巾,好好的白毛巾已經發黃了,遞給王立,王立一看我的媽呀,這個味兒啊,算了吧不擦了,于是擺了擺手謝絕了這個好意。
“哎,這不是老婆不在身邊嘛,我一個大老粗能保證一個星期洗幾次就不錯了,再說胰子是稀罕東西,洋貨太貴而且買不到,咱們自己造的不僅質量不太好,而且數量還少的可憐,平常也就用個皂角洗一洗也只能這樣了。”劉部長將毛巾裝回兜里,也很是無奈。
八路軍現在根本不敢靠河駐扎,因為這樣很容易就會被日軍找到,可是離開河流,用水就成了問題,要是幾百人的小村莊還好說,可是幾千人的兵工部就成了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