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還聽聞,愛卿所娶的非尋常女子,而是修仙門派的弟子,對否?”
“真是什么也瞞不過皇上。沒錯,敏兒的確是修仙門派弟子。”
聞言,永和帝由衷地感慨了一句:“說起來,朕真有些羨慕你們夫妻,那簡直就是真正的神仙眷侶。”
“皇上過譽了,無論修仙與否,臣與敏兒終究還是大乾子民。”
謙虛話,誰不會?
其實對于修仙者來說,王朝的更迭與他們關系并不大,基本上就像是兩個世界的人。
除非天下大亂,妖魔四起,才會出面降妖除魔。畢竟天下一亂,對于修仙來說也不是好事,影響修煉。
但是,永和帝聽了卻很開心。
“有愛卿這句話,朕甚感欣慰。屆時,朕也會給賢夫婦備上一份大禮。”
“臣惶恐……”
“愛卿,你來的正是時候,朕最近有些煩心事,愛卿不妨給朕出出主意。”
“哦?不知皇上有何煩憂之事?”
“上次,我朝與屢屢進犯我疆土的匈奴、鮮卑、突厥開戰,最終獲得大勝。這件事,愛卿功不可沒……”
周羽謙虛地笑了笑:“其實臣也沒出過力,只是一時憤慨寫了兩首詩詞罷了。”
“正是愛卿這兩首詩詞鼓舞了士氣,也令得朕最終下定決心反面反擊。
只是,邊關剛安定了一段時間,最近那些異族人又開始屢屢騷擾。包括沿海一帶,也有不少倭寇時不時劫掠漁村。
對此,朝中大臣有的主戰,有的主和,鬧的朕頗有些傷腦筋,不知愛卿有何意見?”
周羽想了想,道:“皇上,請恕臣直言,當今天下大勢,宜戰不宜和。”
“哦?愛卿能否說說理由?”
“很簡單,那些主張求和的大臣,以臣想來,恐怕大多都是出于私心,不想打仗。
因為一打仗,他們的安逸生活難免會受影響。
不過,他們往往承認,往往會慷慨激昂,拿百姓來說事。
說什么戰爭猛如虎,一旦開戰,受苦受難的還是百姓云云……”
“沒錯,大多數反對開戰的大臣幾乎都是這樣的說辭。”
周羽一臉正色道:“皇上,臣也不是說這些反戰的大臣都是出于私心,有些或許是真的在替百姓著想,只是眼光過于短淺罷了。
物競天擇,弱肉強食,這是天道法則,天地萬物皆避不開這個法則。
如果我們為了一時的安寧,步步退讓,一味求和,那只會讓對手變本加厲,一步一步蠶食我們的土地、資源、還有尊嚴。
這些大臣主張求和,試問,他們拿什么去求?
難不成去和對方說幾句好話,喝幾頓酒雙方就能握手言和,互不進犯?
這只是一廂情愿的想法罷了。
以臣猜測,那些主和的大臣多半又出了一些餿主意,比如和親,割地,送金銀送糧食之類對吧?”
永和帝苦笑著點了點頭:“沒錯,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
自古以來,兩國交鋒,誰先議和,那鐵定就是吃虧的一方。
你想議和,總得拿點好處。
所以,那些個匈奴、鮮卑、突厥、高麗、倭寇都是打著這樣的主意來的。
他們巴不得中原一方主動議和,那樣他們又得撈到不少好處。
長久以往,大乾朝還有何威嚴可言?說不定哪天對方就大舉進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