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朝中大臣紛紛去找孫禮,想要打聽周羽的住處,以便登門拜訪。
結果,孫禮卻說先生已經離京返鄉。
他倒沒有說謊,周羽返回京城之后便應召入宮見了皇上。
具體聊了一些什么沒人知道,因為當時皇上摒退了所有下人,足足與周羽聊了近兩個時辰。
出宮之后,周羽便與孫禮、王崇山等人辭行,悄然離京返鄉。
接下來,大理寺、刑部、御史臺繼續審理伍永河栽贓陷害杜正義一案。
雖說伍永河父子二人已經“畏罪自殺”,但此案還牽涉到不少人,該抓捕的還得抓捕。
只不過,動靜卻遠遠沒有大家想像中的那么大,只是抓了一些與伍永河交往密切的官員,而且也沒有大張旗鼓公審。
這,其實也是永和帝的意思。
當時在御書房,永和帝與周羽進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長談。
他答應周羽一定會還杜侍郎一個交待,但不想深挖,因為他知道,一旦深挖此案,恐怕就會一發不可收拾,不知會牽連多少官員。
這一點,周羽其實早就料到了。
身為帝王,豈能不明白水至清則無魚的道理?
況且,朝內之爭,往往都會涉及到皇子之間的爭斗,自古以來,這幾乎是一種慣例。
如果此案真要較真,一查到底,恐怕朝中一半的官員都脫不了干系,太子與六皇子也必然會浮出水面。
那時候,永和帝恐怕也難以收場。
重要的是,目前邊關正在打仗,如果朝堂一亂,后果不堪設想。
也正是因為如此,在這樁案子上,周羽并沒有表述太多的意見,反倒是對目前邊關的戰事提出了諸多建議。
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建議就是,最好一鼓作勁將敵方打痛,甚至打殘、打廢。
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會產生敬畏的心理。
動不動就和談,只會讓敵人認為你軟弱可欺。
離開皇宮之后,周羽又找到孫禮細細交代了一番,之后便悄然離開了京城。
畢竟,該做的他都做了,也算是仁至義盡了。
接下來的路,也該讓孫禮自己磨練磨練,不經歷一番風雨,又如何成為棟梁之才?
至于伍永河一案,三法司也采取了快刀斬亂麻的做法,短短數日該抓的抓,該殺的殺,該判的判。
最終,永和帝再次御批,不僅還了杜正義清白,還追加了官職與封號,并作出了相應的補償。
對于杜玉娘來說,這也算得上是不幸中的大幸。
補償什么的她不在乎,得要的是父親的冤屈終于平反,九泉之下,父親也該瞑目了。
……
不覺間,周羽的大婚之期臨近。
本來,周羽最初是想一切從簡,但奈何名氣太大,連當今天子都早早派人送來了賀詞、禮物,以及白敏兒的誥命書。
有了朝廷的誥命,白敏兒成親之后便正式成為朝廷認可的侯爵夫人,可享受朝廷俸?及各種福利。
逢皇宮各類大典時,可入宮參加典禮。
不僅僅是皇帝,連帶著幾個皇子,以及后宮的太后、皇后以及一些貴妃娘娘也分別送上賀詞與賀禮。
畢竟,周羽在他們的心目中已經不是普通臣子那么簡單了。
如此一來,朝中文武百官自然也聞風而動,紛紛派人奔赴郭北縣送上賀禮。
有的甚至告假離京,親自趕往郭北縣參加大婚之禮。
畢竟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江南一帶的地方官員也不甘落后,要么請人帶禮,要么派人前往,離的近的親自前往,也好借機認識一下京城來的官員……
同時,燕赤霞、知秋一葉、諸葛臥龍等等江湖好友也聞訊而來道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