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聯軍與陳國的戰爭就這樣爆發了,整個陳國立刻化為戰爭機器,運轉起來。
前線將士浴血奮戰,后方民眾做好后勤,為將士們提供必要的物資補給。
即便是面對三個國家的圍攻,陳國將士卻依舊氣勢高亢,昂首戰斗!
這次戰斗,對于陳國來說至關重要,若是能挺過去,那陳國將真正崛起于大陸北部。
若是沒有挺過去,那陳國的大國夢將就此破碎。
本來,陳國并不是孤軍奮戰的,能夠在大陸屹立這么多年,當然是有盟友的。
可是,在這次與三國聯軍的戰斗中,陳國的盟友不是被拖住,就是有其他的問題,無法提供幫助。
至于這些盟友是被迫無奈,還是故意如此,就無法判斷了。
最終的結果就是,陳國只能獨自去抗住三個國家的攻擊。
面對羌,戴,魯三國的攻擊,陳國也派出3路大軍,去應對。
三個國家中,魯國的戰力最強,按道理陳國應該派軍方公認的第一人蕭銳來此戰場。
然而,陳國并沒有。
在魯國戰場上,陳國派出的兵力確實最多,主將卻是擅長防守的郜城!
原因很簡單,陳國君臣在一番商討之后,并不甘心只做防御,而是準備給三國聯軍一點顏色看看!
所以,最讓三國聯軍忌憚的將領,蕭銳帶著數量最少的部隊,去鎮守戴國戰場。
雖然有點冒險,但是按照蕭銳的實力和震懾力,守住戴國攻勢的概率還是很大的。
對于魯國戰場,陳國的策略非常簡單,就是盡量守住,所以主將是除了蕭銳之外,防守能力突出的郜城。
而北方的羌國戰場,則被陳國定為了突破口,由易永希擔任主將,帶領大部隊,負責正面戰場的防御。
蕭池和伍封各帶領一支偏師,任務是繞路,攻入羌國境內,逼敵人自救!
沒錯,盡管陳國的部隊數量相對于三國聯軍來說,處于劣勢,但陳國并不想只是防御,而是想盡最大的可能,對敵人發起攻擊。
單純的防御,終究會有被攻破的一天,只有通過攻擊,擾亂敵軍的部署,才有破局的可能!
哪怕,這么做的代價,是降低三個戰場的防守強度,陳國依舊做出了這樣的選擇。
能夠從一個普通的國家,迅速崛起,成為北境實力最雄厚的國家,陳國有足夠的魄力!
戰爭開始,整個陳國的重心都發生了變化。
都城也多了一絲凝重的氣息。
與戰爭的爆發相比,這段時間發生的其他事情都顯得非常的渺小。
比如,文學院新生的年終考核。
沒有任何意外,蕭澤非常輕松的通過了此次考核。
蕭澤在文學院結交的那些朋友,也都通過了考核,沒有一人掉隊。
至于蕭澤長到11歲,就更不值一提了。
按照陳國的規定,年齡達到16歲,才有進入戰場的資格。
蕭澤恨不得,立刻就長到16歲,然而日子終究要一天一天過的。
如果說,這段時間內發生的什么事情值得一說,也就是蕭澤遭遇了多次刺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