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銳的傷勢始終沒能好轉,但心思卻在別處。
自己選擇突襲戴魯邊境,雖然效果更好,卻過于冒險了。
一旦魯國派大軍攔住自己,戴國再鼓起勇氣背水一戰,將僅有部隊派出來夾擊自己,那日子就難過了。
不過,蕭銳既然敢如此選擇,也就是料定戴國沒有破釜沉舟的勇氣,自己面對的只是魯國的防守部隊而已。
就算沒能突入魯國境內,只要將魯國的部隊調動過來,自己的初始目的也算達到了。
可當蕭銳帶著部隊來到戴魯邊境的時候,一番打探后卻發現戴國的防御非常薄弱!
難道戴國不知道自己帶隊過來的消息?
不應該啊!
難道是假象,是引誘自己出擊的策略?
蕭銳有些疑惑,只好派出更多的斥候打探,可得回的消息卻依舊沒有變化。
對于自己部隊的斥候,蕭銳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可眼前的局面,還是讓蕭銳感到不安。
思索了一番之后,蕭銳決定先佯攻一下,看看對面的反應先。
可不曾想,明明是佯攻,派出的隊伍也并不多,卻一路勢如破竹,直接攻破了魯國的防守!
魯國的防御不堪一擊,稍微碰撞后,敵軍就開始逃跑了。
一切看起來,越來越像誘敵之計策了,可誘敵的話,至于將整個防線拱手相讓么?
這餌下的是不是太大了點。
蕭銳有些迷惑,越發小心,不斷的派出斥候打探消息,然后才做出決定。
可直到蕭銳大軍殺入魯國境內,也沒遇到太多阻擋。
到了這個時候,蕭銳知道自己多慮了,魯國的心再大,也不會用這個做誘餌。
看來,是魯國得到的消息不及時了。
戴國君臣,比自己認為的要更有意思啊。
這個助攻,真是太舒服了,自己殺入魯國境內,那陳國的危機就迎刃而解了。
只靠魯國留守的部隊,是攔不住自己的!
不過,身處敵國,蕭銳不能有絲毫大意,必須保持謹慎。
若是一不小心,被魯國大軍包圍了,那可就不好玩了。
魯國君臣在商量一番過后,決定從都城派出20萬大軍,再從前線撤回20萬大軍,一同圍堵蕭銳部隊。
這樣的話,前線盡管很難再有所進展,但是維持在現有的陣線,將打下的領土都守住,還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這40萬大軍,將蕭銳部隊圍住,等將其消滅之后,魯國還是有機會攻入陳國境內,達成期望的。
就算無法將蕭銳圍堵,哪怕只是將其驅趕出魯國境內,以降低魯國的損失,也是可以接受的。
而戴國方向,無疑是最好的驅趕之地!
依照魯國的計劃,40萬部隊形成的包圍圈,會先將戴國方向讓出來,看蕭銳的選擇。
若是蕭銳乖乖撤回戴國,那魯國守住邊境,就不再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