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三國聯軍與陳國的戰斗,不僅成為了各國子民的話題,四國君臣也為此復盤。
對于戴國來說,這次戰爭已經不僅僅是失敗,而是潰敗了!
整個國家的根基被一戰打垮,還被迫割讓了2個郡的領土給陳國。
若不是魯國給陳國造成的威脅夠大,戴國現在還有沒有都不好說。
這樣的局面之下,戴國君臣在復盤的時候,也只能嘆息一聲:蕭銳真的強!
至于追責,卻也是有的,但只是被降了一級,算不上嚴重,誰讓部隊主將是君主的親叔叔呢。
并且,由潰敗士兵重組而成的新部隊,依舊交給了戴高來帶領,足見君主對其的信任之深。
對于戴國來說,現在的當務之急是如何保證自己的生存。
當自身國力已經不足以支撐整個國家的時候,國家也就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好在,因為在與陳國和談的時候付出的更多,戴國得到了兩個盟友的承諾。
盡管國家之間的承諾,意義并不算太大,可羌魯兩國畢竟是盟友,一旦有其他國家對自己動手,羌魯兩國是不會袖手旁觀的。
畢竟,羌魯兩國對于戴國這個蛋糕,肯定也不會毫無想法。
只不過,兩個國家現在也需要休養恢復,即便想要染指戴國,也不會采取太激烈的方式。
最重要的,羌魯戴三國畢竟是盟友,大家有共同的敵人:陳國!
經過這次戰爭,三國聯盟相對于陳國,本就不占優勢,這時候更不能出現動蕩,給陳國機會。
戴國要的就是這個修養的時間,希望自己能夠在這段時間內,重新將國力提升到能夠自保的程度。
也是因為如此,戴國沒有想著恢復戰后創傷,而是在戰后第一時間重組部隊!
羌國君臣在戰后的第一反應是慶幸,慶幸和談的及時。
若再拖延一些時間,派出去圍剿蕭池的部隊沒能及時撤回來的話,整個國家都危險了!
蕭池既然敢孤軍深入,來奇襲自己的國都,就必然不會放棄攻城。
若非自己的部隊已經撤回,后果不堪設想。
蕭銳的去世讓羌國君臣松了一口氣,可蕭池的出現又讓羌國君臣的心懸了起來。
這蕭家也太過分了,名將一個接一個的出現。
沒錯,在羌國君臣的眼中,蕭池已經是一位名將了。
都打到自己的門口了,還不是名將?
討論的同時,羌國君臣也非常的羨慕陳國,有蕭家這樣給力的家族輔佐。
魯國君臣的想法和羌國君臣恰恰相反,在得知蕭銳去世的消息之后,那個后悔啊!
本來,魯國在這次戰爭中是三國聯軍中打的最強勢的一方,在正面戰場上完全壓制了陳國。
陳國以50萬部隊對陣魯國的70萬部隊,完全不是對手。
陳國的郜城將軍雖然擅長防御,卻依舊無法擋住魯國大軍的鋒芒,只能靠著堅壁清野來拖延時間。
可蕭銳的入侵,直接改變了魯國和陳國的戰爭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