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三尺的棗樹苗八文錢,超過兩尺的棗樹苗五文錢,一尺和一尺以下的賣兩文錢。
大家都知道趙老太家的棗子好吃,都愿意購買這些棗樹苗。沒想到光賣棗樹苗,趙老太居然就賺到了四兩三錢銀子。
家業興旺,隨便弄點東西,就能賺錢。
之后的半個月,趙靈芝趙老太能干活的人,跟長工一起,把果園里的棗樹全部嫁接一遍。雖然很多人覺得可惜,影響明天的產量,但趙老太已經嘗到了好東西能賣好價錢的甜頭。
既然種植,那就種植好的。
就算慢一點,趙老太也愿意。更何況家里有現成的好棗樹,有辦法改良棗樹園,為什么不做呢?
等到把這件事情昨晚,已經到了深秋。
期間,孫廣元休假,利用這段時間,他終于調查清楚趙云山一家搬到云陽縣的原因。
“三嬸,那趙遠堅在外跟人喝花酒爭風吃醋,打了縣太爺寵妾娘家弟弟,被人盯上了,讓他賠錢,不賠錢就讓趙遠堅坐牢,最后賠了一千五百兩銀子。”孫廣元說道,之所以知道這么清楚,是因為他們有個案子需要去青山縣,他就抽空打聽。
趙云山在青山縣的縣城有兩個鋪子,在青山縣也是有名有姓的。一打聽,就打聽到了,更何況那劉公子的打手,一個個都是大嘴巴,到處散播。稍微打聽,就能得到想要的內容。
趙老太聽到這話,面露不屑,“敗家玩意,說的就是這個趙遠堅。家里有金山銀山,子孫不成器,都是白費。以前我當家的還在的時候,去青山縣看望趙云山,就看到了趙遠堅不務正業,說了他幾句。這趙云山不識好人心,還讓我當家的別管閑事。
趙云山夫妻二人,只相信自己兒子,不相信我當家的。現在他們敗掉家業,那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沒想到敗得這么快,居然在青山縣混不下去了,才來云陽縣安家落戶。”
孫廣元點頭,“三嬸說的是,他們租了一個兩間鋪子,做胭脂水粉生意。雖然賺得不多,但咱們縣太爺嚴令不準搜刮商戶,故而他們賺了一些錢。三嬸,您要是擔心,那我和志光想辦法,讓他們在青山縣也待不下去。”
趙老太想了想,仔細斟酌,趙云山一家是孬種,但她們一家也不是好欺負的。
趙老太擺擺手,“廣元,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但沒必要那么做。只要他們不來招惹我們,我也不會去找別人的麻煩。再說了,咱們遵紀守法,違法亂紀的事情,咱們不做。”
趙老太雖然不喜歡趙云山一家,但她自始至終相信,一個人的成長,需要經歷磨難和苦難,有磨腳石,才能真正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