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子被妻子這么說,也不生氣,更不惱,“呵呵,我教了不少學生,志恒是第一個考中小三元的,說不定明年秋闈能夠中解元,以后再中個狀元。”
“承您吉言。志恒能有今日的成績,多虧了夫子的教導。”趙志恒謙虛說道,十分恭敬,“這樣的事情,可遇不可求。為了早日入縣學,我已經住到縣城,明日就去辦理入學手續。”
王夫子得意,摸摸稀疏的胡子,笑呵呵,“我的教導,或許有些作用,但不是關鍵的,還是看你的悟性和努力。你不僅悟性好,而且比一般人努力,所以才有今日的成績。以后你以后再接再厲,再創佳績。
我在這里等你好消息。對了,我兒子王博明也在縣學讀書,明天我讓他在縣學門口等你,讓他帶你轉轉,認識里面的夫子,了解你們的環境。希望你們以后能夠互相進步,一起考上功名。”
王娘子輕笑,“你們兩個人在縣學里互相幫助,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問夫子,可別不好意思。”
趙志恒點頭,“是,師娘。”
因為王夫子教出來一個小三元的學生,故而今年的王家私塾學堂,來報名的童子比往年多了一些。只是王夫子本身就體弱,現在又中暑,就算想多教一些,有心無力。
王博明今天在縣學讀書,并不在家里。
回到家之后,看到父母喜笑顏開,這才得知趙志恒來家里看望,并且送謝禮。
王博明雖然也是秀才,但是名次不前也不后,算中間的位置,并沒有趙志恒小三元那樣亮眼。
王夫子殷殷囑托,“博明,你跟志恒認識很多年,了解彼此的脾性,志恒是一個非常正直的人,而且讀書有天賦,又非常努力。這樣的人前程似錦,你們兩個要多多相處,互相提攜。”
王博明在家里經常聽到父親夸獎趙志恒,雖然他比趙志恒早一些考上秀才,并不是因為他比趙志恒優秀,而是趙志恒家逢巨變,而且父親去世在家守孝,不能參加科舉考試。
王博明心里對趙志恒的成績有些羨慕,甚至有些嫉妒。
明明同樣一起學習,趙志恒背誦幾遍就能夠記住,而且以后也不會忘。
可是他就不行,要付出更多的時間,更多的精力,才能夠記住,但是過幾天記憶消退之后又忘記了,又得重新記起。
自從趙志恒跟著父親讀書之后,父親經常夸贊趙志恒,讓他向趙志恒學習。
現在同樣縣學,估計又要被父親和夫子跟趙志恒對比。
王博明雖然心里不太歡喜,但仍舊點了點頭,恭敬回答:“是,父親。”
王夫子點了點頭,面帶微笑,“都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雖然志恒和你不是親生兄弟,但是我的學生,而且志恒的品性很好,比周良才鄭遠航那幾個人好多了。
朋友貴精不在多,處得好了,一輩子受益。我告訴志恒,讓他明天早一些去縣學,你也早點過去給志恒介紹一下,帶他轉轉熟悉一下縣學。”
“是,父親!”王博明回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一早,王博明提前來到縣學,在門口看到了趙志恒,微微拱手,“志恒,沒想到你來的這么早。”
趙志恒也連忙回禮,“有勞博明兄,不敢讓師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