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明的成績提高,其他人也看在眼里,紛紛詢問,王博明就說上課認真聽講,跟以前沒什么大變化。王博明可沒有趙志恒的心胸開闊,不想告知其他人這么好的學習辦法。
可別人也不是傻子,看到王博明跟趙志恒學習做筆記之后,才成績提高的,紛紛詢問在哪購買炭筆,也想跟趙志恒和王博明一起做筆記。
趙志恒家里雖然有不少,但也不想白白送給這些不太熟悉、關系也不太好的同窗,故而直接把制作炭筆辦法告知族人,讓趙族長選擇族人制作炭筆,然后放在宋掌柜的書鋪里寄賣。
宋掌柜很愿意跟小三元獲得者趙志恒打好關系,只收半成的寄賣費用。本來以為不賺錢,但沒想到很多學生過來購買。
縣學里有人用,其他讀書人有模有樣,也跟著買。
買炭筆的人多,同時順帶著買走一些看得上的書籍,筆墨紙硯,也讓宋掌柜賺不少。
趙氏一族有兩戶人家,制作炭筆,一天能賺兩三百文錢。雖然不多,但對于平時不忙的農戶,一年多賺幾十兩銀子,就很多了,能夠大大改善家里的生活狀況,發家致富,指日可待。
再一次考試,縣學的夫子們能夠明顯感覺到學生們進步了,不僅覺得站著上課讀書好,而且也認為記筆記,有效果,全力推行。
即使周良才對趙志恒心懷怨念,但也不得不承認用了記筆記的方式,讓他記住了夫子講得所有要點,即使忘記了,翻看之后,還能記起來。
原本那些對趙志恒有怨念的人,在成績提升之后,得到夫子們的夸獎,也就釋然了。趙志恒年紀輕輕,還能如此認真努力,他們沒有人家趙志恒聰慧,如果還不努力,那還能考什么啊?
縣學里的夫子,對于趙志恒的表現非常滿意,他們經常夸贊趙志恒,背地里夸贊更多。
因此他們給趙志恒布置的課業里面加了一些更深的東西,希望趙志恒能夠腳踏實地,更加努力刻苦學習。
正因為有趙志恒的帶領之下,其他學生也更加努力,縣學的學習氛圍大振,也讓夫子們對明年的秋闈有更多的信心。
趙志恒考上秀才,而且連中小三元的消息,不僅影響著趙靈芝一家人,同時也影響著四姓村的人家,帶動村里人督促孩子讀書。
趙云山帶著二孫子在外行商,尋找更好更加優質的脂粉。這一次,不虛此行,找到了更好的供貨商,同時也敲打了之前以次充好的賣家。
此番還算順利,趙云山回來之后,心情很好。
不過在聽到趙志恒考上秀才,而且還是珍貴難得的小三元之后,整個人的氣場都變得萎靡不振,內心更是嫉妒。
這老趙家老祖墳冒青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