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都城,咸陽。
呂不韋正在書房中著寫呂氏春秋,寫到一半忽然抬頭看向暗處。
他問道,“最近咸陽城內有什么趣事嗎?”
“沒有。”管家猶豫了一下,回答道。
“我怎么聽說有小道消息傳聞六劍奴背叛了羅網?”呂不韋重新提筆寫書。
管家這次沒有猶豫,而是直接上報,“的確有這個消息,只是目前六劍奴仍然在韓國。”
言下之意,就是消息未經證實。
呂不韋作為秦國的權相,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不少,若是什么消息都上報的話,他把自己掰開兩半兒也不夠用。
一般沒有經過證實的消息,是不會上報給呂不韋的。
呂不韋并沒有怪罪的意思。
筆下落下此卷的最后一個字。
“掩日劍被帶回來了么?”呂不韋滿意的看著自己的著作,他有一個想法,憑借這本書或許可以做一些事。
足以流芳千古的事。
“六劍奴與掩日中了公子侈的埋伏,六劍奴成功撤離,掩日卻死在了道家天宗掌門赤松子的手中。”
“掩日劍也落入了公子侈的手中。”
管家的回答,呂不韋一點兒都不意外。
只是沒想到當初需要求著他暴命的小鬼,如今卻羽衣豐滿,竟然能夠借助道家天宗的力量。
“昔年一別,便再也沒有見過那小子了。”
呂不韋莫名的感嘆了一句,起身離開了書房。
并未對六劍奴與掩日的行動有任何的評價,沒有給予肯定,也沒有給予否定。
甚至給人一種毫不在意的感覺。
管家有些奇怪,但有些事是他不能好奇的,比如說主人的心思他可以在心底猜一猜,但絕對不能好奇。
“韓國的事情交給六劍奴就好了,重心仍然需要放在山東六國的身上。”
“是。”
……
韓國,一連數日。
李斯每天準點‘上朝’,翻來覆去無外乎那一套,韓國不守承諾,秦國不可欺。
最初的時候,包括韓王安在內的韓國所有人都十分擔心,甚至害怕秦國打過來。
可久而久之他們發現李斯事實上是一個紙老虎。
李斯嘴上嚷嚷著邊境有大秦十萬軍隊,卻不敢真正動手。
韓王從最開始的害怕漸漸地變得不耐煩了。
然而,韓非卻覺得事情并非那么簡單,李斯在他的認識中可不只有這種程度。
直到這一天,一則消息從南陽傳來,徹底打破了韓國的撕逼戰。
南陽大災,顆粒無收。
新鄭若不發糧賑災,恐怕會出現餓死人的情況。
秦時的世界中,百姓或許過得并不富裕,但餓死人幾乎不存在。
哪怕是活不下去了,也可以賣給富人,至少也能茍活著。
而今南陽大災,不可能所有人都賣給富人。
這一天,韓王宮例行朝會,韓王安難得的當了幾天‘勤勉’的韓王。
不是因為南陽大災,而是因為李斯每天都會來。
“聽聞南陽大災,糧食顆粒無收,如果韓國無力賑災救濟難民,我們秦國愿意助一臂之力。”
李斯的聲音響徹整個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