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為了避免沾染上,與則天大圣有關的痕跡和標簽;而觸動到李唐皇家的敏感神經。要知道,則天大圣在世時殺李唐宗室、大臣如割草;動則就是瓜蔓抄。造就了索元禮、來俊臣一代酷吏之名。
當年除了起兵瑯琊王李沖、越王李貞外。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紀王李慎、江都王李緒、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或被逼自殺,或斬首市曹,或死于流放途中。
李唐宗室幾乎被殺戮殆盡。就連當年睿宗李旦的妃子劉氏、竇氏玄宗生母也因為巫蠱案賜死。而被罷黜為相王的睿宗,更是與諸多子女一起,長期幽禁于東宮別院,渡過了很長一段囚居歲月。
在此期間為了開解心懷,也是為了讓中宮大內安心。睿宗李旦與一眾兒女苦中作樂,偷偷取來器樂終日笙歌以對;最終達成人均器樂精通。著名梨園祖師唐玄宗李隆基,就是因此打得一手好羯鼓。
因此,相對于開元、天寶年間的盛世之期,奉先寺幾乎是差點兒就被人給荒廢了。雖然,圣天子未必會因此介懷,這么一處偏殿內供著武氏先人的寺院;但是架不住底下人揣摩上意的種種操作。
后來安史之亂爆發,各路官軍與洛陽安慶緒部,混戰拉鋸龍門山、香山一代;結果就是附近寺院被燒成白地。寺院里的僧人被充軍,法器、裝飾和金身被剝奪一空,梁柱建材也被拉去構筑營壘。
谷唭
只剩下不能吃也沒法用、搬不走的光禿禿大小石雕。然而就因為這些諸多被毀的寺院舊址上,殘存下來的石雕的緣故;隨著戰后梁公重返當地觀覽之行,也迎來了天大轉機和重建之期。
尤其是擁有龕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及力士等,十一尊大像“大盧舍那像龕”的奉先寺,更是隨著梁公的親自指示,最先重建起來。只是這一次,其中就再沒有武氏相關的任何痕跡了。
當年以梁公的左右夫人,雍國大長公主和賢國夫人謝氏為首,捐獻私用錢以為重修“大盧舍那像龕”。然后,帶動了當時王公大臣、勛貴外戚之家,爭相在龍門山上鑿窟建殿,以為世代供養不墮。
因為當時有句流傳甚廣的民諺歌謠“寧負天子,勿惡梁門。”因為,據說你辜負了天子的期望,也不過是貶斥外放;只待新君繼立還是有起復的機會。但是惡了持政中興的梁氏,那就另回事了。
因為按照大唐過往的傳統,被流放勛貴官員也不過是遠至嶺南;運氣不好歷史上的韓愈,就只能在潮州、雷州喂鱷魚,或去崖州海南島種香蕉;運氣好的,就可在繁華大埠廣州優養度日。
但是落到梁氏手里,那可謂是生不如死,九死一生。因此在梁氏當政時期,對罪臣的去處則是動則萬里起步;要么渡海遠去大小澳與袋鼠為伴,要么去新洲教化殷人,要么去五方天竺復興佛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