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句話說得好:維蘇威火山毀滅了一座龐貝城,卻造就了千千萬萬的羅馬城市。但是這種火山灰水泥,因為不好運輸和保存的緣故,多僅限于意大利附近地區,再遠一些距離就沒法保證供應。
當然了,在這個時代的洛澤爾行省境內,就有名為多姆山地的火山灰邊緣地帶;因此采集和挖掘還是相當的方便,當地人更多是將其作為肥田和種植花卉的基壤來使用,在當地形成一個獨特產業。
因此,在芒德城的時候,江畋就下令讓人用這些火山灰,嘗試調制成了一片片大型的片板預制件;在需要的時候還可以當做野戰立營的防御工事。作為內在支撐構架的,則是焦油浸漬過的竹木條。
沒錯,賽里斯人抵達并且活躍在地中海之后,也帶來諸多東方帝國的物種,其中就包括了快生易長的竹子;在丘陵遍布的普羅斯旺地區生長的很好,甚至幾乎取代傳統樹木而成為窮人窩棚的建材。
因此,相應水泥預制板的厚度也不用太大,大概十五公分就夠用了。因為在這個時空,除了少數特別定制的攻城大炮之外,幾乎已沒有什么箭失火銃,能夠打穿和破壞掉,這種程度的水泥預制板。
因此,當這一道水泥預制板和尖頭柵墻,沿著壕溝初步鋪設和放置的復合防線完成之后;又有士兵上前在柵墻和預制板的間隙中,填滿泥土并且用木槌夯實;這樣就算大炮轟擊也不是沒有抵抗力。
緊接著,他們又用這些柵墻和預制板上,預留出來的嵌合處;用繩索進一步的捆綁扎實;以防被沖到墻下的敵人掀翻或是拉倒的可能性。最后又在夯實的墻頭上,再度固定上包著鐵皮的木質擋板。
與此同時,其他士兵也在兩側的亂石堆中建造起簡陋箭塔和哨臺。就在這道臨時的墻壘防線,初步完成的半天之后;在越發昏黃的天色下,遠處大路盡頭開闊處,也迎來一支蜿蜒而行的漫長軍隊。
其中步兵多數身穿東方風格的板鏈甲,弓箭手套著環鎖長衫,而馬上的騎士們則在鎖帷子外,穿上了半身的鱗甲或是片甲;無甲扈從和前驅騎兵們,還高舉著紅底金盾旗和白底黑色短柄斧的戰旗。
他們是如此的衣甲鮮明而陣容鼎盛、士氣高昂;遠遠一看就自有一種攝人心魄的意味。然而,下一刻這只還算威風凜凜的先頭軍隊,卻是當場紛紛騷動起來,發出了一陣又一陣的嘩然和驚呼連連。
因為僅僅是在他們的斥候,方才偵查過一個晚上而已;原本空無一物的山谷最狹窄處,居然憑空出現了一座城墻和陣壘。這其中所包含的意味,足以讓參與此事的大騎士和分團長們疑神疑鬼不已。
盡管如此,隨后來自后隊中的命令,還是讓他們吹響了進攻的號角聲。隨后,一群群手持劍盾和刀斧的步兵,越陣而出組成了若干個楔形的進攻隊形;然后,在一陣高過一陣的呼喝聲中涌上前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