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李唐天下太過不得人心了么,還是皇族宗室的支干不夠繁盛,以至于要三代之后就異姓而治?歸根結底,還是在天后的治下,天下大多數人的境況,與李唐治下別無差別,乃至還有所改善。”
“因此,待到她晚年精力不濟,處事越發昏聵、所托非人之后;自然也有臣下迅速反正,擁護李氏宗親光復大唐;而參與李唐復辟的這些人,同樣是她手中得以提攜大用的國家棟梁、當世能臣。”
“反推之,現在的朝堂內外,擁護和支持殿下的那些人么,都是真心尊崇和效從殿下么?而不只是為了自家的富貴與前程,或者,純粹只是為了以儲君為旗幟,與天后進行分庭抗禮的現實需要?”
“太宗為什么要開創科舉,令天下英雄盡入彀中?無非也是為了李氏皇權的長治久安。所以,太子想明白自己可以入手之處了么?或者說,我覺得太子大可以從這幾方面,未雨綢繆的先行試水。”
“又比如,額外開辟武舉之途,為天下習武之人提供出路,爭取軍中廣大中低層將士的人心。不看出身唯才是用,提攜寒門庶族的才俊,以為權衡和制約歷代以降的士族門閥,勛貴外戚的影響。”
“學問習武,都需要專門脫產的支持,最不濟,也是小富、殷實之家的底子;更何況,天下權勢與資源產出就那么多。彼消此長之下,是滿足那些個高門大族容易,還是籠絡廣大寒門庶族簡單?”
說到這里,江畋頓了頓又道:
“因此,太子就算有心作為,也沒有必要煎迫于己,先從眼前力所能及的部分,開始一點點的改變境況吧!至少你有嫡長的名分,又有監國之實;更兼體弱多病,就算天后也不好過度凌逼緊迫。”
“這是你的劣勢,但也是你潛在的優勢;就看你怎么去運用得當,把握好分寸與平衡。不至于過度刺激二圣和引發猜忌的同時,最大限度發揮,身為太子監國的職責本分,盡量挽救一些人和事。”
“故而,千萬不要想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要,就什么都做不好;人力終究是有所窮盡的,你只能有所取舍的選擇,其中相對重要的關鍵,舍棄一些無關大局的旁枝末節;團結一切可以團結之力。”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