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除了配齊了人手一份還有綽綽有余的長短武器之外,還從尸體上拼湊出鎖鏈衫、圈條甲、短扎甲在內的二十三件各式甲衣,外加十幾件鑲鐵片和泡釘的半身皮護套;以及更多的厚布罩衫。
然后,又另外找到十幾只不同規格的長短火繩槍,以及配發使用的幾小桶火藥和一大板的鉛塊、模具、鐵簽、鉗子、木炭什么的配套工具。鎧甲主要用來武裝第二隊,火器則是歸入到第一隊。
緊接著,在米蘭公國的那位聯隊長男爵,還有十幾位軍官和軍士的居所里,也找到了聯隊的準備金和他們私人聚斂、抄掠的財物。大概有一百多枚西蘭王國的大花冠銀幣,五百枚小花冠銀幣;
一千四百枚米蘭公國的盾徽銀幣,還有若干的金銀器皿和項鏈,手環等十幾件大小首飾;以西蘭王國通用古代銀幣埃居的來衡量,大概價值五六千的埃居;而一枚埃居等于二十生丁(銅子)。
在五月風暴以前的王國物價,五個生丁(銅幣),就可以在旅店獲得附帶熱水和三餐的一間獨立客房了。或者足夠市鎮里五口之家的一日所費了。甚至有些偏遠地區,只在春秋交稅才有機會見到。
當然了,現在隨走馬燈一般輪換的首都政府,所發行各種形形色色的代幣和紙卷,不斷沖擊之下早已經是物價騰貴,一日三漲了。但因為鑄造時相對分量十足的緣故,埃居和生丁也只貶值了一半。
所以江畋決定給大家分錢,將約莫一千多生丁的各色銅幣,按照人頭算一份分成,所屬隊伍發一份,再按照具體的表現和出力再發一份;傷員可以領半分。雖然具體到人頭不多,但也是好的開端。
而后,他又乘熱打鐵的宣布了,管理戰利品和戰場繳獲的分配規矩。其中的糧食和財物、裝備,統一管理和按照需要實行配給;而其他物件估價后一半歸公,一半屬于個人所有,自然不無應允。
然后又花了一整天修整的時間,仔仔細細搜羅了一遍,打包帶走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資。然后,又將帶不走的無主之物,堆放在鎮公所前的小廣場上,任由當地幸存的居民自取自用……
于是,當江畋一行離開滿目瘡痍的若昂鎮之后,滿載啟程行的隊伍也再度膨脹了一倍多。其中既有因為家人遭遇慘事,而加入報仇行列的鎮民和被抓來的本地農夫,也有少許前王國軍的被俘士兵。
所以,三個隊之外雖然沒有增加編制,但是人數大為擴充了。尤其是第二隊的長短武器組,分別擴充到了八十人和六十七人。裝備也從之前雜七雜八、銹跡班班的老舊玩意,換成至少七八成新的。
甚至連兩名洗衣婦麗拉和多莉,也多出了七八名的臨時同伴/手下;道理很簡單,經過那些北意聯軍/米蘭公國士兵的禍害之后,若昂鎮的常住居民,幾乎消失了一小半,更制造出了好些孤兒寡婦。
因此這些已變成孤苦無依的女人,就算繼續留在當地也未必能夠活得下去;所以以一定的代價接受這支臨時軍隊的庇護,而前往下一個城市去討生活;也就順理成章了,哪怕這只是個微薄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