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還能對城市的富人、貴族和地方領主們,提供一些具備不同被動效果的古老器物;乃至以接納捐贈和回饋為名,變相售賣帶有微弱祈禱效果的,教會量產法器、造物;而獲得為數不菲的收入。
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就算失去了來自羅馬圣座的名分加持;在任的康斯坦茨主教,也完全可以光靠教區收入和領地內的資源產出,外加宗教諸侯所維持的武力和影響,進行自保和長期自持下去。
這讓現任康斯坦茨主教,出自維爾福家族的康諾德二世,在雷迪亞邊境行省及周邊勢力當中;擁有獨樹一幟的影響力和特殊的尊崇地位。但從另一個角度說,作為羅馬教會圣座委任的宗教領地。
歷代康斯坦茨教區的主教,都是出自羅馬教廷的任命,圣座的親自押印;也并不是一個可以通過家族世襲,或是終身任命的職位;其下轄的主祭、輔理長、修道院長諸多要職,也需要羅馬的核準。
除了作為主教班底和本堂配屬,的助祭、署理、總鐸、司鐸等;下級的分區主教、蒙席、執事、神甫等職位,同樣與羅馬方面或是地方領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并非維爾福家族獨大和壟斷的。
事實上,作為羅馬名下的宗教諸侯教會領地,也有三六九等的多種形式;最簡單的就是名義上投獻,但只提供一筆定期采邑收入,也沒主教到任的托福之地;基本就是有償的名義托管指定繼承。
其次是委派教士到任,但只有傳教和部分抽稅,領主保持實際控制的嘉恩領地;再者是貴族家族成員,帶著土地投獻在教會名下,并指定特定對象或是家族血脈,世襲相應教職和圣品的承恩之地。
然后,才是由君主或是大諸侯,為了親近教會或是討好教廷,專門捐獻的圣品地產;具體人選經過雙方協定后,基本是終身任職。最后,才是完全從屬于教會教廷,擁有完整領主權的教區領地。
而教區領地又分為,所在地教會的代管領地和羅馬教廷的直屬領地;理論上,所有的人事銓選任免,都要經過羅馬核準或是敕令;但其中也存在地方與教廷的博弈,乃至成為某些失意者的養老地。
而在羅馬教廷的直屬領地中,又有專門劃撥出來,供養歷代的圣座,及其親眷、族人和追隨者,名為圣恩地產的多處領土。因此,歷史上那位創立博爾吉亞家族的強權圣座,就是通過扶持私生子。
從教會領地的代官開始,擔任過司鐸、教長、修道院長,紅袍樞機;又還俗為十字軍圣戰統帥,以功績封賞轉為帝國諸侯;通過持續不斷的多次聯姻繼承,統合歷任妻子陪嫁地產而締造了家族。
也是侯爵夫人吉娜的祖先起源。因此,根據眼下在康斯坦茨的種種征兆;這位康諾德二世,也不是一個等閑之輩。他似乎已經不滿足于,帝國方面許諾的自主權,而想謀求終身任期甚至世襲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