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長久沿襲和拉鋸下來之后,也與夷州地方、沿海官府,達成了某種程度上的動態共存。官方力量會定期對其發起圍剿和肅清,但一般重點打擊其中日益做大的團伙和幫會,同時放過那些松散的鄉土小團體。
直到某些存在重新崛起、發展壯大,變成新的潛在打擊對象和完成業績的目標。而前任的死鬼世子,因為不方便動用公室明面力量的緣故;所以在暗中深度插手和控制了,東南沿海的走私渠道和眾多團伙/勢力。
一方面籍此大肆斂財和變相挖公室正當生意的墻角,一方面也籍此在內陸,獲得大量的素材和人口。同時,還利用夷州本地的沿海港灣、漁村,為此類中人提供庇護和補給窩點;構成了十二元辰之一的勢力版圖。
因此,當江畋取代了世子身份之后,就毫不客氣的清洗內部,并出動公室軍隊圍剿了,這些長期助紂為虐、藏匿銷贓的據點和窩戶;前后搗毀查禁多達數十處,逮捕和查獲涉事人等數以千計,所獲財貨以百萬計。
這也構成了后來,加大夷州近海巡檢水軍投入的重要本錢。但還有一些牽涉較小的,或者情節不是那么嚴重的走私團伙;在公室秘密登記在冊后,就被高抬貴手暫時放過一馬;但同時也重新劃定了各自活動范圍。
唯一的條件和代價,就是任何外來的人和事物,想要通過此輩所掌握的渠道和航路,進入夷州本地的話;就必須火速上報,以為及時撇清干系。但沒有想到這么一個看似無關緊要的閑手,居然在當下發揮了用處。
隨即,身為世子妃的沈莘,也拿起這張便箋看了一眼,不由面露驚疑道:“馮氏,竟會是馮氏的人?難不成是嶺南國臣五脈八葉,獨居翹首的高州馮氏?”江畋卻搖搖頭道:“既然是海上,那更大概率是萬安馮氏。”
所謂的高州馮氏,乃是嶺南的土族大姓,祖上可以上溯到南朝割據嶺南,又歸義中原朝廷的土族/寮俚大首領冼夫人,及其丈夫高涼郡太守馮寶的后裔。后來高涼郡改高州,在當地開枝散葉的后人也以高州為郡望。
只是后來馮氏的各脈,沒有什么出過出色人物;所以到了有唐一代,已泯然與諸多土族當中。直到開元年間才出了一個奇人,就是自小被人拐賣閹割為私白,又通過流放嶺南的宗室,轉送給臨淄王府的宦官高力士。
作為權傾宮內外、貪財好聚斂,卻在大事上不糊涂的一代大宦,他不但深得天子的寵信和仰賴,同樣與諸位皇子、宗王的保持關系良好。因此,當高力士認祖歸宗馮氏之后,也被愛屋及烏的追蔭父母在內家門數代。
同時娶妻名門出身的元氏女,又在宗族中挑選子弟認在膝下撫養。因此,在這個時空的高州馮氏,得以高力士蔭澤甚多。后來梁公派人南下經營廣州都督府,高州馮氏出身的馮氏兄弟,就是首任廣州刺史和市舶使。
等到明皇天子龍駕上賓,陪伴了一生的高力士,以近百歲高齡回到嶺南祖地養老;他的繼子及眾多孫輩,也自然而然成為了,最初分封南海的梁氏一脈家臣。因此沿襲至今,已然成為南海公室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萬安馮氏則是一個例外。其祖上則是源自海南大島的土族,羈縻治下的萬安州境內;當地出身的一代大海盜馮若芳。因此其橫行南海多年,劫掠無數外邦船只而鮮有敵手;被當時往來南海客商尊稱為“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