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岸以兩嶺作為發達的五金冶煉和鑄造業,還有多處的大型錢爐而著稱于世。東暗則是歷代圍海造地、排水圩田的產物,長期專供水產副食,到處是層迭梯次的石堤、沙堤和土堤,構成的圩圍、河池、海塘和灘涂。
在這里,除了傳統臺地上的民家村落和市鎮外,還有大片矗立在灘涂和紅樹林間,別具一番風味的高腳屋群落。與西岸幾乎被砍成荒山,又栽著稀疏樹苗和野草的丘陵間,日夜爐煉塵煙直上的南海區形成鮮明對照。
最終,東海船隊停在了,沿岸盡是密密麻麻的碼頭與棧橋,五顏六色的帆幅如云、桅桿林立的花尾區。在這里,越過人聲鼎沸的港市、大片街坊與民居;已經可以看見最近一處城郭,廣府五城之一下城的隱約外墻。
東海船隊的泊位,則是一處專門被清空出來,距離主城區最近、沙灘潔白的小灣之內;早已得到消息的廣州府官吏,在此專門加固和擴寬了數條,如巨臂延伸入海中的大型棧道;足供船上搭載的車馬徑直對接通行。
又有早已聚集在此,上千鑲甲執矛、擎旗舉幡的廣府團結兵,提供戒嚴和維持周邊秩序;上百名來自南海公室,身著繡袍銀甲、端持槍戟刀斧的儀衛;站在鋪滿沙灘的紅毯和布幛圍成的引道上,排成列隊歡迎陣容。
帶著全套樂班鼓吹的一小群廣府官員,則是站在儀衛最前,用松柏香木和絲綢搭成的三間兩重彩樓下;做出翹首以盼的恭迎姿態。其中既有青藍服色的港城官屬,也有緋紅袍的廣府要員,更有黑衣大冠的公室內臣。
就在東海公室世子的座船“凌波號”,靠山海中的棧橋末端那一刻;岸上就頓時演奏起了,迎接宗王/公室對應身份的《龍池樂》。而當世子車馬儀仗都相繼下船,陣列在平整過的沙灘步道上時,又奏起《仙洲曲》。
因此,江畋連直接露面都不用,就在一陣陣的恭賀和禮拜聲中;簡單的傳聲致謝后,就直接乘車踏上了前往城區的道途。而在派來的公室儀衛和內臣,清道和前驅之下;通海世子的車馬隨扈直接繞過就近的下城區。
又沿著被團結兵清空的城下坊和沿途街市,穿過左城區的外墻過道;最終來到了位于上城區西墻,定波門外的上華區內;這里遍布著南海公室所屬的宮苑、別業;同時林立著諸侯外藩,本地公卿權貴的館院、園林。
初代通海公外封前的本宅園林,也是東海公室名下的別館/游宮,占地一頃半多的清游苑;就位于其中。現在也是通海世子的暫時停居之所。只是讓江畋略有些不滿意的是,此處依山抱水、風景如畫,卻不利據守。
與此同時,東海船隊在海途中的意外遭遇,也隨著分批下船修整的軍士、水夫和船工,還有那條數丈海龍/皇帶魚的骨骼,穿街過市運進了清游苑內;開始飛快流傳在廣府的街市之間,又傳入府衙和公室的居城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