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他口中的“羅浮秘境”,同樣是很好理解。大概就是在嶺南內陸的某處古代洞天福地,出現的異常區域或是持續異變的源頭,乃至是嵌入相應位置的異域空泡碎片。而“海上仙洲”應該也是海域上發生的,就不知道探索程度如何。
但從眼前這些相對統一的加工制品上看,南海公室起碼已經打開了,一處到數處的突破口;而在其中初步站穩腳跟,獲得少量穩定的收益。根據那位“國老”的口風,甚至對之前東海公室變亂中,泄露出來“蓬萊之墟”,產生了興趣。
這樣的話,梁博文在言語中的旁敲側擊,以及南越王山陵之行;神襄衛展示的那些手段和成果,無疑也是這種試探手段的一部分了。想到這里,馬車微微一震停頓下來;緊接著緊閉的包鐵車廂,被撬開、剪斷外在封條,露出一條縫隙。
而這時,江畋已然操縱甲人閃現在外,重新鉆進了另外一輛封閉馬車內。這一次,則是多了一些海草、水產特有的腥味;因此,塞滿車廂內只有一個巨大硨磲;而在粗糲突起的環帶外殼上,還殘留著盆碗大的藤壺、寄生體的擊裂痕跡。
而碩大硨磲體內同樣殘留著,極其明顯的活性反應,但是卻顯得毫無波伏;更像是母體死亡之后,依靠殘軀所供養的凝聚物、子體。但是,江畋卻沒有急于動手,再度虛化閃現在下一輛箱式馬車內。這一次則是成捆的粗大螯足和鉗。
而在第四輛馬車上,則是變成了帶著開花吸盤的一團蜷縮觸須末端;看似已經死去了,但還殘留著若干神經反應。被外物輕輕一觸,就會本能的張開吸盤,噴出一縷粉白的肉質絲線,纏繞和黏附住接觸對象;就像是海參逃逸反應一般。
然而,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卻讓江畋一下子想起來,當初自巡洄船團北上時,在風暴后遭遇的那個觸須構成的活體小島,以潛藏在海中的超巨型海底菊石?難道在南海方面,也有類似存在?或者就是其斷裂逃逸后,重新繁衍的子體?
而后在第五輛、第六輛馬車內,江畋見到纏繞和包裹在濕漉漉海草中,宛如鯊魚卵鞘一般的豆莢體。只是這個豆莢體足足占據了大半個車廂,里頭更有微微起伏的活體反應。隱約還能聽到蠕動、擠壓的顫動聲。而在甲人的灰白視野中;
則是厚厚卵鞘胎膜之下,正在緊密無間的擠在一起,相互撕咬、吞噬彼此的十幾個小巧光斑。而另一輛馬車的大號卵鞘內,則只剩下一個宛如巨蝌蚪般的生體反應;卻依舊還在胎膜內,貪婪的撕咬和吞噬著什么,不斷拱出一個個突起。
抱歉,之前看了一本網友眾籌援漢,造就最強版本,事后諸葛亮的書,結果沉浸在里頭,根本毫無寫作思路了;直到現在才緩過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