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江畋提出的要求,就是這次藩試/貢舉的優先選擇權。因此在放出風聲去之后,在短時間內清游苑外就突然多了許多,主動投書的學子行卷和士人拜帖,甚至包括了一些本地出身的舉子和貢生。
國朝的科試前程,有句流傳甚廣的諺語,叫做“殿試的臺閣,進士的省部,舉人的州縣,出藩的貢生。”就是在形容這種常見的仕途出路。像是經過殿試的進士及第,基本上都是入選諸殿閣、學士院的精英種子。
其中不乏登閣拜相的歷代知名人物;其次是通過省試/院試的進士、同進士、賜同進士出身,雖然不能直接延授館閣;但卻可以在省部寺監,行走/見習公務;而舉人也可從州縣的佐貳官起步,堪磨資歷/換算遷轉。
至于其中最末流、數量最多的貢生,雖然不能直接獲得選人資格;但卻可以選擇在私館/學官,這條路線上深耕下去,以有朝一日獲得,九流品官的入門資格和待遇。但其實他們還有另一條出路,就是延聘外藩。
雖然在國朝的仕途走不通,或是官路不順;那就以家臣、陪臣的身份,接受外藩諸侯家的邀約;成為協助主家發展領地和征拓蠻夷、教化域外的助力。這也是當初梁公大大拓寬國家選士規模后,另給的出路之一。
身為東海公室事實上的主人,江畋自然也有所考量和計議。至少在前任公室主的治下,已安穩二三十年,也沉寂了一代人。雖然未遺留太大問題,但也同樣也在各種細節上積累了許多,瑣碎的矛盾和潛在的弊端。
更不適合在如今的大勢所趨,需要更多的新血和外來因素的刺激,促進更多的改變和流動。之前江畋還是個暫時頂替身份的過客,但現在有了羈絆和潛在寄托,就要當做備換的身份和潛在退路,好好經營一番了。
然而,這種閑暇和安逸的修養時光,終究是格外短暫的。就在江畋一邊欣賞著,自己一手打造的美妙風景;一邊在腦中復盤著種種,利害得失的時候;來自龍池宮的召傳使者,還是有些倉促的出現在江畋的面前。
同時,也給他帶來了一個,令人意外又不怎么出乎意料的消息;在內苑右宮中失蹤的大妃韋氏,出現在了公室直領的海南大島上;并針對主導公室事務的嗣君,高舉起聚眾反亂的大旗;宣稱其謀逆犯上凌逼君父。
號召公室的忠貞之士,遵照宗藩法度皆可往討伐;并在一系列同黨和內應的呼應下,順勢殺死和俘獲、招降和蠱惑了一大批,海南本地的留守文武官員/內臣藩屬;進據公室祖廟所在崖州珠崖城;擁立了一位新主。
這就必須重拳出擊,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平叛了;不然時間拖得越長,公室的宗家大祭耽擱了不說,就連南海公室因內亂受損的權威和影響,也會更進一步的淪為笑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