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朝廷當初與諸侯,裂土分封的盟誓,也是最初版本的《宗藩法度》,大唐天子六軍威儀,西蕃大夏元從五禁,南海公室拱辰四衛;至于剩下的各家公室/藩長,都是左中右三護軍的儀衛/排場;只是在各自的命名上略有差別而已。
然后,到了足以稱國的公侯伯,等大諸侯/強力蕃家時,就只剩下左右扈衛、左右親從、左右營的編制了。而不足以封國的縣伯、鄉伯、開國子、縣男、鄉男等資序,就只有不具名的雜色藩邸衛隊了。這也是可以跨境行事的機動力量。
雖然,他還可以就地抽取和選調,那些本地的團結營、鎮防兵,補足缺額。但指望此輩遠離熟悉鄉土跨海攻打,發生叛亂的公室祖地/海南大島;就未免有些勉為其難了,最少需要相當時間來整合和編練,才能發揮出應有的戰斗力來。
這也是梁師槃不惜再三懇請和宛求,讓江畋率領的東海公室軍馬,加入后續出陣之故。也是充當變相的監軍之責。他好不容易才在數日之內,東平西湊出這么一支,足夠聲勢的討伐軍,已經是殊為不易了。更不想就此徒勞無功……
畢竟,對于南海公室而言,祖廟所在的海南大島;實在是太過特殊和意義非凡了。就與東海夷州大島一般,海南大島也是當年,身受玄宗、肅宗、泰興帝三朝,集寵愛一身的雍國大長公主,陪嫁梁公的沐湯邑/脂粉地,公室最早的直領。
其開拓和經營的歷史,甚至比夷州大島更早一些。而且相比只有一些野人、土番聚落的夷州;海南大島被開發和聚居繁衍的歷史,足以追溯到先秦始皇帝,平滅南蠻所設立的象郡治下,等到大唐開國武德年間,已是瓊州都督府的所在。
待到天寶、乾元年間,梁公橫空出世時,已經擁有五州十四縣的數十萬丁口。因此,相對于島內多山、地勢坎坷,需要篳路藍縷、披荊斬棘,重新開拓的夷州之地;由大片沿海平原,環繞著中央山脈的海南,無疑擁有先天的莫大優勢。
因此,在來自梁公的各般指示下,南海家僅僅用了一兩代人的光景,就輕松完成了島內的移風易俗、歸化土族的壯舉。然后,作為第一處公室的直領,以海南為中轉地和出地點;從這里走出太多的英杰志士,也匯聚了寰宇海內的財貨。
造就了如今海南大島上,一府十州四十五縣,遍地桑麻魚塘果園,阡陌縱橫、村邑綿連的富庶、繁華盛況。因此,如今南海公室門下的,許多世臣、藩屬,廣府境內的各部將士和官吏,都優先擇選自海南大島的藩領;或與之淵源匪淺。
此外,在海南周邊還有眾多,適宜人居和駐泊的大小島嶼;則是趕上百年大征拓的末尾班車,最后一批由朝廷實邑分封的,被國人戲稱為:島公、島候、島伯……的,藩屬世臣分家、外戚新貴們,賴以維系自身體面的最后憑仗和底氣。
為了保護基業,除在治所珠崖府/崖州境內,規模龐大的祖廟和故宅之外;南海公室還在島內,設置五個軍府和一個臨高軍(四千員)。在島南的儋耳鎮,島北的玳瑁港,各自又有一個光榮水師的分船隊,以為近海的巡防和海陸的屏護。
但在不久前,駐守海南的臨高軍使梁未明,也是嗣君一貫親近的叔伯輩;突然被內府左史發難拿下問罪;嗣君在島內最后一批親信部屬,也遭到株連式的清洗;只及派人逃出島來報信,卻遇到了臺風過境的天災,九死一生的輾轉而至。
也促成了嗣君梁師槃,最終下定決心,拿下大妃停居的右宮;對主父大王攤牌的一系列連鎖反應。而這次逃出內苑、乃至廣府城的韋氏大妃,能在海南大島上舉旗,無疑得到了當地的公室分家和藩臣的支持,就不知道參與范圍多大?
一時間,前方傳回來的謠言和風聞,林林總總、令人莫衷是一;也需要手袋專門委托的江畋,進行觀察和判斷;再者,他潛在“緣法”,或者說是場景任務“海上花”的提示,同樣也指向了,海南大島的所在,這就有些意外的巧合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