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路上高超特意前往工具機械店買了兩把鏈鋸和除草機,米迪斯大惑不解,以為他當園丁修繕莊園什么的。
夜幕降臨時分,他站在房頂上指著周圍零落的樹木和灌木從說道:“現在這里是我們的地兒了,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從安全屋為中心點周圍半徑兩千米范圍內,我要伐掉所有樹木,砍掉所有灌木,切割超過十厘米以上的草,把它變成……”
“把它變成高爾夫球場?”
“神特么高爾夫球場,我要的是,兩千米無障礙開闊地帶,所有接近這里的車輛人員都要暴露在我的視野之下。這樣不管來多少人,想要沖到我的安全屋前就得承受死傷,就連伏地魔也無法隱藏。對地有反坦克導彈,對空有毒刺導彈,除非他們派掛彈的噴氣式戰機過來,但是毒梟有這玩意兒嗎?”
米迪斯吃驚地聽著他的話,甚至忘記了吐槽:“真是喪心病狂。”
“高爾夫球場,倒也是個不錯的幌子。”
高超這樣說就真的這樣去做了,第二天米迪斯回到檢查站就只剩下他一人,也毅然決然地開始了這項工程。他用拉過尸體的皮卡車來裝運被鋸掉的樹木。他雇傭郊區周圍的沒有農忙的農民,一個星期十二美元都有人搶著干,勞動力如此廉價。
怪不得巴勃羅能夠收買整個國家上下官員。因為這個國家根本就容不下這么多的財富,他已經不只是富可敵國,甚至可以說是富可敵拉美了。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平整,這個名義上的高爾夫球場被平整了出來。實際上高爾夫球場對地形變化有要求的,這個不規則圓形的場地更像是被巨大的外星飛船壓出的凹痕,就如同麥田里的怪圈。
高超的安全屋變得愈發安全,但整個哥倫比亞的環境卻極度的危險,引渡條約雖然生效了,但單憑哥倫比亞政府軍隊和警察是干不過毒梟的,因為國家機器已經被毒梟的金錢滲透得如同篩子一般。
墨菲和潘那作為DEA禁毒局的探員,希望大使館聯絡華盛頓和中央情報局給哥倫比亞提供軍事和技術支援打擊毒販。但國防部的代表使館武官卻拒絕了兩位探員的提議,他指著墻上的一個個組織的關系圖說道:“游擊隊,左翼力量才是這個國家的主要威脅。”
潘那試圖辯駁道:“恕我直言,哥倫比亞的可卡因比蘇聯人殺害了更多的米國公民。”
武官不由分說,指著這些墻上的一張張照片:“這里有哥倫比亞革命武裝力量,有民族解放力量、M-19游擊隊等等,他們背后都有蘇聯和古巴的支持。對不起,潘那探員,我們必須集中資源直面美國的問題,輪不到你來指點哪個才是最重要的。”
這不就明說了嗎?反共反蘇才是頭等大事,特別是在米國的后院里,絕不允許再出現一個蘇勛宗的小弟。
里根上臺后喊出讓米國再次偉大,他要在全世界范圍內用各種小手段削弱蘇聯,還要保住南美基本盤。所以只要哥倫比亞政府喊出要消滅游擊隊,就能得到米國大量的經濟軍事支援。現在讓哥倫比亞要對付毒梟,卻不會得到任何的支持。
也是有一點點的支持的,美國大使館給了兩位探員十萬美元的經濟補助,讓他們花十萬美元去抓住巴勃羅。這點資金屬實可笑,巴勃羅收買一名腐敗警察都不止這個價。
哥倫比亞政府軍有十萬人,但真正愿意去掃毒又不被毒梟拉攏的軍官少之又少。哈拉米奧將軍被總統任命為掃毒總指揮,但這個人很圓滑,口頭上堅決承諾掃毒,卻不愿意付諸行動,也許他與毒梟之間達成了某種心照不宣的協議。
將軍身居高位,下面需要敢打敢沖的實權派,潘那決定用大使館給的十萬美元賄賂哈拉米奧將軍,把對毒販強硬的卡里略上校調到這個關鍵崗位上。
哈拉米奧并不愿意起用上校,他說卡里略從不聽從命令,總喜歡自行其事。
潘那手肘支撐著皮箱說:“事實上我們也不用讓他聽命令,我要他來指揮。”
將軍暗想這個好,卡里略全權指揮,他這個頂頭上司掛個名,不用發號施令。巴勃羅要算帳也算不到他的頭上。但萬一將來除掉巴勃羅,這樁大功勞他身為直屬上司也應該有一份吧。看著腿上的十萬美元箱子,名利雙收的事情誰不愿意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