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新興的技術是否能形成產業革命,需要長時間的醞釀和轉化,或許只是曇花一現,或許會綻放出光芒,但它需要一個爆發點和契機。
原子打印機創造神話的開始始于一場案件,聯邦亞洲區大長安警方在處理一場銀行搶劫大案時,繳獲了一顆乒乓球大小的氫彈,引起了警隊高層和各家媒體的注意,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小的氫彈,爆炸當量相當于三百噸TNT。
在審訊中警方發現了更加奇異的事實,這枚氫彈從開始設計到完成僅僅用了三十六小時,而且罪犯只用了一樣工具,那就是原子打印機。
“鈾235你是從哪里獲得的?”
“是從黑市商人那里買的。”
“氘元素呢?”
“這個很好搞,空中列車,飛船的發動機燃料都是它,我只需要上網訂購就行。”
“據我所知高陵公司的打印機耗材只提供幾十種自然元素,不包括劇毒元素和放射性元素,你是如何將它灌入原子打印機的。”
“這個簡單,只需要把打印機的原子元素盒稍稍改造一下,將其納入元素盒之中,就可以靠打印技術生產出構型和所有部件,而且這是一顆三相彈。”
“你試驗過嗎?”
“嗯,當然,試驗之后才能知道是否成功。”
“你在哪里試驗的?”
“我開車特意前往西北的沙漠垃圾場,找了個沒人的地兒,先是試驗了一顆鋼珠大小的原子彈,然后又試驗了一顆氫彈,動靜非常大,所以我就想到用它來干大事。”
好家伙,連辦案的警察都不由得感慨,這家伙簡直是個人才啊,只是把路子給走歪了。遙想一百年前,人類動用大量核物理專家經過幾年的立項和研究,才能造出一顆核武器。這家伙僅靠一臺原子打印機,僅僅花費了三十六小時,就把這玩意兒造出來了。
警方后怕不已,若是罪犯把核彈的三相彈體外層的鈾更換為鈷,其殺傷力不可想象。
人們也終于意識到,一種新事物的產生和普及化,是可以用來犯罪的。
制造核彈搶劫案發生后,高超立刻動用公司資源進行緊急公關,盡量把案件與原子打印機撇開關系,同時推動亞洲區政府立法對放射性重元素的控制,同時公司召開新聞發布會做出承諾,將提高原子打印機元素盒的密封性和嚴格控制,絕對不將有毒元素和放射性元素加入打印機構造中。
這件驚動了亞洲的大案也終于讓人們認識到原子打印機的神奇,接下來的半年來,一個又一個人類奇跡在這臺機器上誕生。
一位腫瘤科醫生用原子打印機制造了兩百多個僅有細胞大小的納米機器人,將它們裝進膠囊內讓妻子服下,讓納米機器人清除體內的癌細泡,用最低廉的價格治好了妻子的乳腺癌。他也因此獲得了醫學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