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帝君掌握文人文運,雖然尊為帝君,但是此神存在感不強,神力不強。因為讀書人自己更加相信自己的文運是靠自己的文章得來的。這是一個比較尷尬的神。
文昌帝君的屬官下去,化成一個神人問道:“何人請天章?”
湯知府就將這件事說了過去,這神人也點點頭說:“將文章拿來,我這就傳給京城文廟。”
這神人只是當個跑腿的,他是沒有決斷權的,決斷權在京城大官手中。
瞬間,這文章就傳到京城。此時京城也是秋闈時間。各位大官坐在文廟之中喝茶,享受難得的閑暇時光。
這個時候,一個小官來到房間躬身說:“列為大人,有人請了天章,還請大人們決斷。”
當朝閣老,兼任吏部尚書的曹彬曹閣老一聽,就笑著說:“本以為又是閑來無事的一年,不想今年還有請天章。眾位,一起去看看吧。”
一般而言,每次秋闈,文廟會有一位閣老帶頭,數位朝中三品以上大臣坐鎮。就是為了解決請天章的事情。
不過請天章這種事情很少發生,這些選出來的大官多半是來這里偷得浮生半日閑的。
但是茶喝多了也無聊,這要是真的有請天章的事情,這些大佬還是很高興的。
幾位各自客氣一下,然后跟著曹閣老一起去文華殿。其中就有工部左侍郎狄栗。
幾個人來到文華殿,一封文章就懸浮在殿上,文字都被放大,供各位大人看。
幾位大臣看了一下,原本笑瞇瞇的臉都變了。有些人臉上露出不快,有的人則是眼中冒出精光。
曹閣老淡淡的說:“此文,當不當取?”
在場的一共有七位大佬,其他六人想了一下,左侍郎狄栗首先說:“當取。”
他的話落下,他身邊的一個官員也當即說:“當取。”
曹閣老聽見他的話,絲毫不意外的說:“狄侍郎不愧是改革派,這銳意進取的心卻是不變的。”
另一邊的大理寺少卿則是冷笑一聲,說:“奇思怪想,不當取。”
他的話說完,另一個刑部右侍郎也笑著說:“不當取。”
最后兩個官員互相看看,都笑著說:“取也可,不取也可。”這就是棄權了。
于是乎,大家的目光放在了曹閣老身上,關鍵的一票就在他身上了。
曹閣老想了一下,笑著說:“朝廷以才取人,這文章做得四平八穩,并無不妥,其中立意雖然怪異,但是并無道理。我認為可取。”
他的這一錘定音,讓大理寺少卿點點頭,說:“還是閣老高瞻遠矚。”
曹閣老點點頭,對著文華殿的神人說:“此文可取,你傳過去吧。”
但是這神人卻是哭笑不得的說:“列為大人,這文章并不是問可不可取,這文已經決定取了。”
曹閣老一聽就不開心了,他說:“既然已經決定取了,為何要請天章?這是誰的決定?”
這神人繼續說:“取此文的大宗師,決定點他為頭榜頭名,而有人不同意,才決定請天章。”
“頭榜頭名?這文章怕是不妥的,文章立意,還是以中正平和為好。”聽見這話,那大理寺少卿就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