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建筑風格粗狂大膽,靠著天山山脈,大量采用青石修筑房子。也是因為這里的人普遍經濟條件不錯。
而且這里還有一個習慣—蓄奴!
這里土地多人少,農活根本忙不過來,而且按照國人的尿性,這么多地,荒著多可惜啊。于是乎,這里就流行蓄奴。讓奴隸來種地。
來往于天門縣的貿易,有一半是人口貿易。將大乾外的各色人種賣到這里,然后再采購天門縣的糧食、肉食。
大乾國是不允許蓄奴的,國法保護民眾。但是大乾的榮光有限,只能保護自己國的人,對外國管不著。外國的奴隸享受不到這種榮光。
奴隸是對天門縣勞動力的一種補充,要是廢除蓄奴,這里的百姓第一個就不干。
騎馬在街上,此時天氣還有些寒冷,街上的人大多穿著毛皮。這些人有的身后跟著幾個黑膚高壯的奴隸,有的跟著幾個白膚卷毛的奴隸,出入在鐵匠鋪。
鐵匠鋪絕對是繁華的地方,這里不僅僅有農具出售,還有各種兵刃。在這里,兵刃的銷售并沒有中原那么嚴格。
除了鐵匠鋪,這里最熱鬧的就屬于金花娘娘廟。門口樹立著幾只形態各異的狐貍雕像,娘娘廟占地也是極大,內部種滿了花草樹木,還有不少小狐貍從各種洞口鉆來鉆去。
張巍騎馬路過這里的時候,剛好有一個穿著白衣的狐女祭司從里面走了出來。
兩人互相對視一眼,那狐女祭司對他拋了個媚眼,淺淺一笑之后,再次走進廟中。
張巍渾身打了一個激靈,趕緊騎著馬離開。
除了這兩個地方,還有就是馬市和糧市比較熱鬧。馬市是交易各種牲畜的地方,這里有戶房的人看著,交易完結之后就收稅。
而糧市也一樣,現在正是春夏交接的時候,過冬的糧食吃的差不多了,而新種下的莊稼還沒有成熟,這就是所謂的青黃不接。這個時候糧價較高,本地很多農戶都會趁機出售一部分糧食,然后購買新的農具和物資。
天門縣沒有土地兼并,因為這里不需要,到處都是土地,種的人都不夠,哪里有機會兼并。
倒是天門縣外面的那些撮爾小國,這個時候就不得不來這里購糧,以渡過糧荒。
天上南麓,真的是一塊流著奶和蜜的土地。
大老爺微服私訪,市場的管理員都來拜見。張巍勉勵了他們幾句,就離開了。
離開市場,張巍還去本地大戶施家看了一眼。
這個施家就是施主簿的家,天門縣讀書人稀少,縣令又空缺三年,這里連縣試都沒有。
所以這里有錢人家只能稱為大戶,連鄉紳豪門都稱不少。充其量也就是麻雀群中落下一只燕子吧。
遠遠的看了這氣派的宅院一眼,張巍騎著馬就走了。
第三天,是個黃道吉日。張巍帶著衙門中的人,開始祭拜縣城隍。
這是新縣令上任應該做的事情,和前任交接之后(當然張巍這里沒有前任),就是祭拜當地城隍,作為陰陽官員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