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弱水隱約記得星州的交警是很喜歡搞移動測速,這總能替他們撈來許多外快,那些移動測速車神出鬼沒,總是在你最意想不到的地方隱藏著殺機,甚至讓易弱水有一種穿越之后也逃不到移動測速的感覺。
只是下一刻易弱水已經清醒過來了,他現在是在九六年,哪里會有什么超速有什么移動測速,自己是真喝醉了!
雖然土燒的后勁十足,但易弱水已經把目光投注于飛馳的夜幕之中,更期盼著能早點趕到江東貿專。
江東貿易高等專科學校,這是易弱水的母校,他人生最朝氣蓬勃的歲月就在這里渡過,也是星州人口中常說的“老糧校”。
這自然是有緣故,九五年陳符林率領全校成功完成了一個華麗的轉身,從江東糧食高等專業學校更名為江東貿易高等專科學校,而這所大學再之前的歷史可以一直追溯到一九六八年因為戰備戰荒緊急組建的星州糧食學校。
校如其名,這所學校在歷史上與國內貿易部所屬的糧食系統有著很深的關系,甚至被稱為“東南糧食系統的黃埔軍校”,更是占據江東糧食系統的半壁山河,上至廳長,下到局長、處長,都是星州糧食學院出身的校友,在很長一段時間完全不愁就業。
只是陳符林及時敏銳地察覺到國內政治經濟形勢的巨大變化,在九五年六上帝都十赴省城,經過不懈爭取終于將原來的江東糧食高等專業學校更名為江東貿易高等專業學校,完成了江貿歷史上極其重大的一次改變。
不得不承認陳符林有先見之明,一年之后,易弱水這些新生入學之后聽見第一次陳符林的聲音就是他在臺上毫不客氣地說:“整個江東糧食系統要下崗二十萬人,所以你們這些學生不要想著在糧食系統內部找飯碗了,應當向著更遼闊的天地進軍……”
這次改名讓江東貿專成功地在這次糧食改革的沖擊下全身而退,卻也欺騙了不少不知內情只知道看校名的新生,象易弱水就是其中的一位。
但是易弱水畢業后卻沒從來后悔過自己的選擇,畢竟江貿的校風是相當嚴謹,當時的星州人都認為這是星州第二好的大學,僅次于省屬的江東師范大學,地位還在籌建中的星州大學之上。
他們喜歡用“老糧校”這個稱呼了幾十年的名詞來稱呼江東貿專,即使在十幾年之后,仍然有許多星州人喜歡用這樣有著深厚感情的稱呼來稱呼易弱水的母校。
而對于易弱水來說,他喜歡這片完全屬于自己的舞臺。
他的老家鶴城雖然地處濱海這片極具商業氣息的熱土,卻是全江東最封閉保守的山區小城,易弱水清楚得記得,幾年之后曾經有一部反映鶴城的小說,名為《五等小縣》,光這四個字充分反映了鶴城的真實面貌。
在鶴城根本找不到信息時代的點滴氣息,工作以后從來沒有離開過網絡與電腦的易弱水,多少年以來第一次徹底與電腦絕緣,他費盡了心機終于找到了整個鶴城僅有的一家電腦公司,但才談了幾句他直接拔腿回家。
他不再考慮公司里那些標價兩萬以上的國外品牌機,對于他與他所在的家庭來說這可是一筆驚人的巨款,要知道這年頭鶴城的房價才幾百塊一平方,他在星州讀了三年書,學費加學生費總共才了花萬把塊而已。
他之所以走人在于那個完全是半桶水的老板一方面準備把他當不懂行的肥羊宰,而且還把那幾臺486微機當作自己的禁臠,甚至不愿意易弱水多看一眼更別說上手操作。
易弱水記得明后年鶴城的面貌就會煥新一新,電腦游戲房與電腦店開始如同雨后春筆筍一般冒了出來,臨近畢業的時候易弱水甚至幫朋友開了一家電腦公司,只可惜事業剛上了正軌后易弱水被一腳踢開。
但是這至少要等一兩年時間才行,易弱水等不了那么久,所以他才會用盡一切手段提前趕來星州。
江東貿專這片只屬于自己的舞臺才是自己精彩人生的全新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