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江東貿專當下面臨最大的問題,星州官方是準備把十幾所本地中專中師不管三七二十一都并入科技學院好打造出一所綜合性大學,然后一路小跑直接升格本科成為一流大學。
這一決定對星州科技學院之外的其它院校影響嚴重,連江東師范大學在這一輪本地院校兼并大潮中都所獲不多,只能被迫去合并省城與鐵道部的中專中師學校,錯過了最好的發展機遇。
江東貿專自然更是拖到九八年底才與星州經濟職工中專進行合并,這也是陳符林在江東貿專最后的大手筆,但是那時候已經太晚了。
而星州科技學院的結局同樣強不到哪里去,雖然合并了九所星州本地的中專中師學校,但是整合卻出了大問題。
在另一個時空經歷了二十多年的發展之后,星州科技學院仍然是一所高職學院,雖然九一年籌建時就定位在一流本科大學,以后年年都準備升格本一度還掛出星州大學籌建組的招牌,但全省十五所招擴前的九八老大專只有星州科技學院沒能升格本科,仍舊停留在大專階段。
這也是易弱水的生平一大恨事,他認為要幫星州科院學院減負在家攜手合作才行:“實際要市里同意我們跟干校合并實際很好辦,就看陳校長能不能說服師大一起去省城!”
陳符林沒明白易弱水話里的意思:“去省城解決不了問題,這個暑假我跟師大王校長都跑了五六遍省城,結果都是省教育廳原則性同意,但一定也要充分遵重地方上的意見!”
易弱水卻是笑了起來:“校長,我說的是去省城!”
易弱水說得很含蘊,但是這么一提醒陳符林終于明白猛拍大腿:“對對對,得和師大一起去省城!”
他已經明白過來了,易弱水“去省城”是什么意思,不是他與師大領導往省城跑,而是聯手往省城發展,在合并一兩所中專中師學校的基礎上設立省城分校。
過去星州教委之所以敢給師大與貿專穿小鞋,就是因為這是煮飛的鴨子飛不了,不管市里怎么折騰,這兩所大學都得在星州地面上飛不出星州。
但是現在師大與貿專提出到省城發展,星州就面臨著本地教育資源嚴重流失的問,市里肯定會盡一切手段挽留師大與貿專。
這樣錯位發展,局面自然就活了!
陳符林已經在權衡具體的利害得失。
省城高校林立,但是競爭反而不如星州激烈,原因就在于資源極大豐富,光是省貿易廳就有一大堆等米下鍋的中專學校,江東貿專完全可以打出省城分校的旗號過去“合作”,而且外來的和尚會念經,省城一定會歡迎他們這些外來戶到省城發展。
江東師大更沒有什么問題,他們文革時從省城南遷星州元氣大傷,許多老教授都懷念著省城光輝歲月總想遷回省城重鑄輝煌,絕對一百個愿意回省城發展,而且有師大老大哥出面自然能幫陳符林扛走大部分壓力。
唯一要擔心的問題就是市里可能作出的激烈反應,但是陳符林能從一個高中生走到今天這一步靠得就是膽大心細,雖然談不上是亡命之徒,但是陳符林就是敢搏一搏,何況今天還有師大老大哥擋在前面。
這樣的神來之筆自己怎么沒想到,怎么之前目光只盯星州市一級看卻忘記了高瞻遠矚地看問題?
嗯,魏雙華的本科專業就是區域經濟發展,對區域發展與區域競爭很有研究,這肯定還是她的大手筆!
陳符林覺得一定得為魏雙華記一功:“魏老師,你學生教得很好,但是也不能放松自身建設,這次職稱評定一定得把資料準備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