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說只是裝裝樣子?
馬上就會揭曉。
博爾特的腦子里現在只有那些關鍵的參數——
關鍵關節角度的適配性調整。
直臂起跑時高身高運動員的髖關節(≤90°)、膝關節(≤125°)過度彎曲,會導致關節處于“非最佳發力角度”,肌肉力量輸出僅為最大力量的65%-70%。
要獲得最佳發力角度,就需要曲臂起跑將髖關節角度調整為110°-115°。
膝關節角度調整為135°-140°。
踝關節角度調整為40°-45°。
使自己三大下肢關節均處于“力-角關系曲線”的峰值區間。
讓肌肉力量輸出可以達到最大力量的85%-90%。
關節角度的適配性提升30%-38%。
然后是身體重心的平穩位移。
自己直臂起跑時,重心從“預備”到“蹬離”的垂直位移達0.35-0.40,水平位移僅0.20-0.25,重心運動呈現“上下起伏”特征,這會額外消耗10%-12%的能量。
為了避免,采取曲臂起跑要使自己重心垂直位移降至0.20-0.25。
水平位移提升至0.30-0.35。
重心運動軌跡更貼近“向前平移”。
這樣的話。
能量浪費就會減少60%-70%。
訓練中運動捕捉數據顯示。
自己這么做,曲臂起跑時重心的“水平位移占比”,水平位移與總位移的比值,可以達0.65-0.70。
對比直臂時僅為0.40-0.45。
重心推進效率顯著優化。
最后是勞逸槍響之前,動作時序的精準協同。
直臂起跑時,自己上下肢發力時間差達0.05秒,會導致“下肢蹬地-上肢推離”動作脫節。
做好曲臂起跑就等于是簡化上肢動作。
使上下肢發力時間差縮短至0.01-0.02秒,
“蹬地-擺臂”動作時序的“協同系數”,上下肢動作啟動時間的匹配度,可以從直臂時的0.60-0.65提升至0.90-0.95。
同時,曲臂起跑使起跑各階段,預備-蹬離-加速的時間分配也會更合理。
其中“蹬離階段”占比從直臂時的30%-35%提升至40%-45%。
能為自己下肢充分發力提供更長時間窗口。
這么多年了。
從12年的倫敦一直輸到13年的莫斯科。
一直到現在。
可以說已經整整三四年。
博爾特都有些處于蘇神的陰影下。
現在連世界紀錄都被打破了。
他如果再拿不出點東西來。
那他就徹底要被壓下去。
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
所以這兩年博爾特,可以說是全勤投入。
他甚至可以說自己這輩子。
就沒有這么認真。
為的。
就是擊敗旁邊的這個東方人。
這比他人生中碰見了任何一個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