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規起跑中,博爾特因身高過高、慣性過大、擺臂不當、姿態失衡等等,在加速跑階段就要消耗30%-35%的肌肉能量。
而博爾特的曲臂起跑,通過減少無效動作、優化動力傳遞,將加速跑的能量消耗控制在25%-28%。看似僅差5%-7%的消耗,卻在全程100米中產生了“蝴蝶效應”。
到了途中跑前半段,他的肌肉疲勞程度遠低于對手,快肌纖維的爆發力衰減更慢,慢肌纖維的耐力支撐更持久。
這種“能量儲備紅利”在50-80米的極速爆發階段徹底顯現。
當對手因前期能量消耗過大,開始出現肌肉乏力、速度下滑時,博爾特仍有足夠的能量激活“儲備肌纖維”,實現髖關節的超幅伸髖、踝關節的極致蹬伸。
正是曲臂起跑省下的“這點能量”,讓他在速度逼近46k/h時,仍能再“擠出”0.5-1/s的推進力,最終突破人類速度的極限閾值。
對于他這個級別的運動員來說。
閾值一旦破了。
就不是問題了。
蘇。
謝謝你。
用你們東方的一句話來說就是。
這一次我瞌睡的時候。
正好你給我送來了枕頭。
雖然這門技術米爾斯已經從06年就關注到。
但不管怎么樣,這門技術目前來源的源頭就是在蘇神。
博爾特在這里說一句感謝他。
真不是假的。
就讓你看看人類歷史上。
自由操控的六秒爆發第四階段。
有多恐怖吧。
六秒爆發。
博爾特感覺到身體的速度越來越快,而且并沒有要停下的意思,這種暢快感讓他幾乎是行云流水一般……
直接把速度,提升提升提升再提升。
對比莫斯科的時候。
那種完全是由身體極限壓力下極限專注下爆發出來的速度。
只有一次。
更像是它自主操控的速度。
是他自己親手掛下的擋。
親自踩下的油門。
六秒爆發。
第四階段。
開!
蘇!
受死!
這一嗓子的吶喊,博爾特在心中可是足足憋了好幾年。
終于。
在洛桑。
在蘇神的身邊。
狠狠的爆發了出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