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這一次陛下御駕親征高麗失敗,損失慘重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真是慘啊!“
“就是呀!那個昏君真不是什么好東西,不但淫嫂辱母,還開鑿什么大運河,不知道害死了多少無辜的老百姓。“
“兄弟,你這話就說的有些違背良心了,再怎么說那也是當今圣上。你如此說法,確實有些大逆不道了!“
耳邊傳來了不少人對當今局勢與楊廣的評價,王子文心中不由得幽幽一嘆。看來歷史的巨輪已經開始滾動了,楊廣三征高句麗是所有事端的開啟,這在原本的大唐雙龍傳之中雖然沒有具體記載,但是從全文來看就可以發現,從第二次征戰高句麗失敗,大隋皇朝已經開始動搖根基了。只是楊廣卻不自知罷了。
這幾年以來,楊廣先是修建大運河,消耗了隋朝大量的國力,前前后后更是動用了幾百萬民力,已經惹的整個天下怨聲載道了。而后更是征戰高句麗卻連連失利,以至于慘敗,更是在這種頹勢之下增加了無數的民憤。
楊廣真的是昏君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他若真的是個昏君的話,當年的隋文帝楊堅也不會選擇讓他繼承皇位了。楊廣為什么會失敗?最后更是導致整個大隋朝滅亡。
究其根本原因,其實還是在內,在那些世家門閥的身上。自魏晉南北朝以來,整個天下最大的特色就是由世代顯貴的家族發展出來的族勢,有被稱之為高門和門閥,與一般人民的庶族涇渭分明。所謂的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無論在經濟上或政治上,士族均享有極大的特權,幾乎形成的壟斷的趨勢。到了隋代開國皇帝楊堅一統天下,以科舉取仕,門閥壟斷一切的局面才稍被打破。其后的隋煬帝楊廣更是變本加厲,想要將這些世家們一刀通通砍死,以至于引起了他們的反撲。
其實無論是修建大運河也好,還是三征高句麗也罷,這都是與秦始皇一統六國,督造萬里長城一般的豐功偉績,但由于這些世家門閥們的干涉,最后硬生生的將一件好事變成了千古罪孽。
修建大運河死了這么多人,其中不乏有他們的手腳,征戰高句麗的失敗,中間也有他們的影子。再加上楊廣他自身的緣故,太過于急功近利,以至于將這一件件功在千秋,利在當代的大好事,變成了傾覆整個隋朝的導火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