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傳聞當年楊廣為了修建這一條大運河可是足足耗盡的百萬民生,真是造孽呀!也不知道隋文帝楊堅若是在世的話,也不知道會不會被活活氣死。“
大師兄齊銘感嘆著說道。他的年歲已經不小了,是經歷過隋文帝楊堅統治的時期,對比如今隋煬帝的手段,他就不免生出了一種唏噓。
“勞民傷財,的確是可惜了!想當年秦二世而亡,也不知道如今的隋朝又會是怎樣的一番景象!“
在他們二人看來,楊廣無論是征戰高麗也好,修建大運河也罷,實在都是一些天怒人怨的暴政,日后難免會落得一個跟秦二世相同的下場。
“我卻和你們有著不同的看法。我認為楊廣的眼光不凡,無論是征戰高麗,還是修建京杭大運河,皆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代之事。只是做的未免有些顛倒秩序了,若是換成我來的話,應該是先征戰高麗,破其軍,滅其國,將其無數的戰俘貶為奴隸,讓他們來出力修建大運河!“
對于隋煬帝楊廣,王子文的看法一直以來都是好壞參半。歷史上的評價是隋文帝楊堅是明君,隋煬帝楊廣是暴君,是昏君,其實這種評價是有很大的個人因素摻雜在其中,畢竟撰寫歷史書的是人,難免會摻雜各方的利益在其中。
楊堅的確是明君,但也未必有眾人心中想的那么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楊堅很吝嗇,這不但只是對他個人,連對整個天下都是如此,單看他后來修建的那數個大糧倉便知其一二了。自他坐上皇位以后,為了能夠讓自家的江山穩固太平,傳承萬世,他自己縮衣節食,盡一切可能的將錢財盡數留下,連對天下老百姓也是剝削到極點。關中幾大糧倉就是他在位期間修建的,被他蓄滿了無數的糧草兵器。天下不知多少老百姓還在挨餓凍死,也從未見他散發出去一點,就算是遇上什么天災**也沒見他動過這幾大糧倉。可見他是吝嗇到了何等的程度。
而他所積攢下來的這些底蘊到最后也沒有全部被他的子孫用上,反倒是都部便宜了唐太宗父子兩人。李淵和李世民父子兩個后來能夠造反成功,奪得天下,最主要的便是因為搶先奪得了關中的幾大糧倉,讓他們幾乎是吃的幾乎是滿嘴流油。據正史之中記載,關中的幾大糧倉中儲存的物資直到李世民老死的那一刻都還未曾用完。
楊廣雖然在歷史上的評價不好,但他也并非是完全亳無作為的昏君。他修建京杭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交通,促使了無數的經濟繁榮,使得南北不再各自分立,更有力地促進了民族文化的交融。他肢解了整個草原上的突厥帝國,是其再難對中原構成根本威脅,外伏諸國,打下來了第一個萬國來朝的盛世。他三征高麗,將屢屢犯我邊疆的高麗打殘,可謂宣揚的無盡的國威。
隋煬帝楊廣雖然做的這些事情都是勞民傷財,消耗了無盡的國力,但若是從長遠眼光來看,這絕對是一項又一項有利整個民族的盛舉,足可以與當年的秦始皇修建萬里長城相提并論了。
秦二世而亡,卻給后人留下了一條惠澤萬世的萬里長城,車同軌,書同文,這些哪一樣不是萬載功績。隋朝也是二世而亡,卻也給后來者留下了無盡的遺澤,如京杭大運河,完善的六部體系,已經被打殘了的四方蠻夷。世人都在后來稱贊唐太宗的英名,卻忘記了如果沒有隋煬帝楊廣留下來的大筆資產,他又哪里來的能耐搞出什么貞觀之治呢?
“小兄弟這一番話還真是別出心裁!聽的我是毛塞頓開呀!“